慢性肾衰竭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有多种临床表现,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方面,存在钠、水平衡失调、钾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情况;各系统受累表现包括消化系统最早最常见食欲缺乏等,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等,血液系统有贫血、出血倾向等,呼吸系统有代谢性酸中毒时深大呼吸等,神经肌肉系统有早期乏力等晚期多种表现,内分泌紊乱有性腺功能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骨骼系统有肾性骨病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因自身特点受影响情况各有差异。
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相关表现
1.钠、水平衡失调:慢性肾衰竭时肾脏对钠、水的调节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因肾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夜尿增多,进而导致低钠、低钾血症等;若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水钠潴留可引起水肿、高血压,甚至肺水肿、脑水肿等。年龄较大者对水钠平衡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水钠代谢紊乱相关表现,需密切关注液体入量与出量平衡。
2.钾代谢紊乱:慢性肾衰竭早期,肾脏排钾能力下降,若患者合并感染、高分解状态、摄入高钾食物等情况,易出现高钾血症,表现为心律失常等;晚期因尿量减少、应用保钾利尿剂等,也可能出现高钾血症,而当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时又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不同年龄患者对钾代谢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更敏感,需格外注意监测血钾水平。
3.酸碱平衡紊乱:慢性肾衰竭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食欲缺乏、呕吐、乏力、深大呼吸等。其发生与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有关,长期的酸碱平衡紊乱会影响机体多个系统功能,对各年龄段患者的生长发育(儿童)、心血管系统(老年人)等都有不良影响。
二、各系统受累表现
1.消化系统: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病情进展可出现口腔炎、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症状的出现与毒素潴留、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儿童患者可能因食欲缺乏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较弱,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其营养状况的恶化。
2.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有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动脉硬化等。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更为严重,需积极控制血压。
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与水钠潴留、高血压、贫血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机制可能与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血管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有关,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
心包炎:分为尿毒症性心包炎和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前者多发生在透析不充分的患者,表现为胸痛、心包摩擦音等。
3.血液系统:
贫血:多数患者有轻至中度贫血,主要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与毒素抑制血小板功能等有关。儿童患者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体力活动能力;老年患者贫血会加重其全身乏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出血倾向:除上述提到的与血小板功能受抑制有关外,还可能与血管壁异常等因素相关,可表现为皮肤瘀斑、月经过多等。
4.呼吸系统: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出现深大呼吸;尿毒症肺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与肺淤血、肺水肿、纤维素性胸膜炎等有关。老年人呼吸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呼吸系统受累时更易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等严重情况。
5.神经肌肉系统:早期可有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晚期可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周围神经病变等,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下肢瘙痒等。儿童患者神经肌肉系统受累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运动能力;老年患者可能因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增加跌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
6.内分泌紊乱:
性腺功能紊乱:女性患者常有月经不调、闭经等;男性患者可有性功能减退等。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出现皮肤瘙痒、骨痛、骨骼畸形等,与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儿童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7.骨骼系统:肾性骨病较为常见,包括纤维囊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及骨硬化症等。主要与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等有关。儿童患者肾性骨病会严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形态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