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并发症治疗和替代治疗。一般治疗需进行饮食管理(调整蛋白质、热量、钠钾磷摄入)和控制血压;并发症治疗包括纠正贫血(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钙磷代谢紊乱(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代谢性酸中毒(用碳酸氢钠);替代治疗有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适用于晚期患者,注意相关人群护理)、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半透膜,适用于特定人群,关注儿童和老年患者特殊情况)、肾移植(最有效方法,考虑儿童和老年患者特殊情况)
一、一般治疗
1.饮食管理:
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约0.6-0.8g/(kg·d),其中优质蛋白占一半以上。优质蛋白主要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限制植物蛋白摄入,如豆类及其制品,因为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科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可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延缓肾功能恶化。
热量供应: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一般为30-35kcal/(kg·d),可通过摄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等)和脂肪来提供,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进一步加重氮质血症。
限制钠、钾、磷摄入: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钠的摄入,一般建议钠摄入量<3g/d,水肿、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制;高钾血症患者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高磷血症患者要限制磷摄入,可采用低磷饮食并使用磷结合剂等。
2.控制血压:
目标值:一般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可更严格,尽量<125/75mmHg。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但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钙通道阻滞剂也是常用药物,如氨氯地平等,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
二、并发症治疗
1.纠正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因肾脏产生EPO减少出现肾性贫血,可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使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至110-120g/L,但需注意监测血压等指标。
铁剂补充:在使用EPO治疗时,往往需要同时补充铁剂,如蔗糖铁等,以保证铁的供应,因为铁缺乏会影响EPO的疗效,一般通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来指导铁剂补充。
2.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
钙剂: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可结合饮食中的磷,减少磷的吸收,同时纠正低钙血症。
活性维生素D制剂:常用骨化三醇等,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改善钙磷代谢紊乱,但需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3.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碳酸氢钠:轻、中度代谢性酸中毒可口服碳酸氢钠纠正,根据血气分析中碳酸氢根水平调整剂量,严重酸中毒时需静脉补充碳酸氢钠,但要注意防止过快纠正引起的不良反应。
三、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
原理: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等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一般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且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时可考虑。
注意事项: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透析过程中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女性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要关注月经等情况的变化,做好相应护理。
2.腹膜透析:
原理: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渗透梯度和浓度梯度进行溶质交换和超滤,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适用人群: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的患者,尤其适合儿童患者,因为儿童血管较细,腹膜透析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但腹膜透析有发生腹膜炎等并发症的风险,需严格无菌操作。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因为腹膜透析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需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调整饮食中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老年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时,要注意预防腹膜炎,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要加强卫生宣教和护理。
3.肾移植:
原理:将健康供体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
适用人群: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受供体来源限制。一般适用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合适的患者,如非糖尿病、心血管状况较好、无严重感染等情况的患者。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肾移植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术后需要密切监测生长激素水平等,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等,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老年肾移植患者,要注意其合并症较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术后要加强对合并症的管理,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时要更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加重其他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