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针对基础病因与加重因素处理,如治疗基础疾病、去除加重因素;延缓进展,包括饮食治疗(限制蛋白、磷钾摄入等)、控制血压;治疗并发症,如纠正贫血、肾性骨病、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替代治疗,包括腹膜透析(利用腹膜半透膜交换溶质水分等,适用于特定人群)、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废物水分等,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者)、肾移植(移植健康肾脏,适用于适合手术有供体者)。
一、针对基础病因与加重因素的处理
1.治疗基础疾病:如对于由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慢性肾衰竭,需根据具体病理类型等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若为免疫介导性炎症,可能涉及到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方向。对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合适的降糖药物等使血糖达标,以延缓肾病进展。高血压肾损害导致的慢性肾衰竭,则要积极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需使血压低于130/80mmHg,减少高血压对肾脏进一步的损伤。
2.去除加重因素: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比如因呕吐、腹泻等导致脱水的患者,需补充足够的液体以维持肾脏的灌注;控制感染,对于存在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患者,要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因为感染是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在用药时需谨慎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对肾脏影响小的药物。
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1.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保证热量供应,以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例如,GFR在30-60ml/min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6-0.8g/(kg·d),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GFR小于30ml/min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进一步降至0.6g/(kg·d)以下。
控制磷和钾的摄入:限制磷的摄入可延缓肾性骨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要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对于血钾升高的患者,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而血钾偏低的患者则可适当摄入。
补充维生素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2.控制血压
降压目标:一般目标为血压低于130/80mmHg,对于合并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可更严格,尽量低于125/75mmHg。
降压药物选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在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酐明显升高(如大于265μmol/L)的患者要慎用。钙通道阻滞剂也是常用药物,如氨氯地平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血压控制目标。
三、治疗并发症
1.纠正贫血
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因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出现贫血,可皮下或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使血红蛋白水平逐渐达到目标值(一般为110-120g/L),但在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压变化等。
补充铁剂等:同时要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保证铁代谢正常,以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常用的铁剂有多糖铁复合物等。
2.治疗肾性骨病
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于存在低钙血症的患者,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等,以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改善骨病症状。
调节磷代谢: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镧等,减少肠道对磷的吸收,降低血磷水平,从而延缓肾性骨病的进展。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水钠紊乱的纠正:对于水钠潴留的患者,根据病情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对于脱水的患者,则需适当补充液体。
钾紊乱的纠正:高钾血症时可使用降钾树脂等药物促进钾的排出,严重高钾血症时可能需要透析治疗;低钾血症时则需根据情况补充钾剂,但要注意监测血钾变化。
四、替代治疗
1.腹膜透析
原理: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实现血液中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适用人群:适用于年龄较大、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血管条件差不宜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等,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其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腹膜透析,要考虑儿童的腹腔容量、腹膜功能等因素,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营养状况等,因为腹膜透析可能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血液透析
原理:通过血液透析机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利用弥散、对流等原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补充必要的物质,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适用人群: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血管条件允许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儿童可能需要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等,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血液透析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和代谢。
3.肾移植
原理:将健康供体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
适用人群:适用于适合手术且有合适供体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肾移植,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选择合适的供肾,并且在术后要密切监测儿童的免疫抑制情况、生长发育指标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抑制治疗的方案和剂量需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