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补气虚最快最好
补气虚可通过饮食调理、药膳辅助、调整生活方式来进行,儿童、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人群补气虚各有注意事项。饮食上谷物类的粳米、糯米,蔬菜类的山药、土豆,肉类的鸡肉、牛肉等可补益气虚;黄芪山药粥、党参红枣汤等药膳有辅助作用;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情绪调节利于补气虚;儿童要选易消化食物、适度运动和保证睡眠,老年人饮食要软烂易消化、选舒缓运动和保证规律作息,患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在相关指导下进行补气虚相关安排。
一、饮食调理是补气虚的基础方式
(一)谷物类
1.粳米: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等功效。从营养成分来看,粳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在70%以上,可为气虚者补充能量以改善气虚导致的乏力等症状。日常可将粳米煮成粥食用,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大多数气虚人群,尤其对于脾胃气虚、消化功能较弱的人较为适宜,能在补充能量的同时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2.糯米:糯米性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等作用。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虽不如一些肉类,但对于气虚且脾胃虚寒的人群,适量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如糯米粥等,可起到温养脾胃、补益中气的效果,但需注意糯米较难消化,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二)蔬菜类
1.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无论是脾气虚还是肺气虚的人群都可食用,例如将山药与粳米一同煮粥,能增强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可食用,一般人群适量食用即可,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气虚人群,需注意控制山药的摄入量,因为山药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2.土豆:土豆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等功效。土豆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钾等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7%左右,能为人体补充能量,对于气虚乏力的人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将土豆做成土豆泥、炒土豆丝等多种烹饪方式食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患有痛风病史的人群,由于土豆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需适量食用,以免影响病情。
(三)肉类
1.鸡肉:鸡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等功效。鸡肉富含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0%左右,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气虚体弱、疲劳乏力的人是很好的滋补品。例如老母鸡汤,具有较好的补益气血、温中益气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肥胖人群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人群,需注意选择去皮鸡肉,并控制食用量,以免加重体重负担或影响血脂、血压水平。
2.牛肉:牛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等功效。牛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含量约为20%,还含有丰富的铁、锌等矿物质。对于气虚乏力、气短懒言的人群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可将牛肉炖煮后食用,如牛肉炖萝卜,能起到健脾益气、补充营养的效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患有痛风病史的人群,由于牛肉中嘌呤含量相对较高,需谨慎食用,以免诱发痛风发作。
二、药膳辅助补气虚
(一)黄芪山药粥
1.组成与做法:取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先将黄芪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然后加入山药、粳米煮成粥。
2.功效与适用人群: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等功效,山药能补脾养胃,此粥适合脾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人群食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黄芪和山药都含有一定碳水化合物,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食用量。
(二)党参红枣汤
1.组成与做法:党参15克、红枣10枚。将党参和红枣洗净后,加水煎煮,煮至红枣熟透即可。
2.功效与适用人群:党参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作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该汤适合肺脾气虚引起的气短、乏力、面色萎黄等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对于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减少党参用量,且需注意红枣的核要去除,避免儿童误吞发生危险。
三、生活方式对补气虚的影响及调整
(一)适度运动
1.气虚人群可选择一些强度适中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促进气血流通,一般每次散步30-60分钟,每周3-5次,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散步速度和时间,老年人散步速度可稍慢,年轻人可适当加快;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气息,增强体质,每次练习30分钟左右,每周可练习3-5次,对于患有关节疾病的人群,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太极拳套路和练习强度,避免加重关节损伤。
(二)充足睡眠
1.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补气虚非常重要,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婴儿需要12-16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气血恢复和脏腑功能的调整,气虚人群应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夜间睡眠质量,避免熬夜,熬夜会耗伤气血,加重气虚症状。
(三)情绪调节
1.长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加重气虚。气虚人群应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例如每天花15-30分钟进行冥想,能帮助放松身心,调节气血运行,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的情绪调节方式,对于儿童,家长可通过陪伴、游戏等方式帮助其营造轻松愉快的情绪环境。
四、特殊人群补气虚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儿童气虚多与脾胃功能较弱等因素有关,在饮食上可选择一些易于消化且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粥、小米粥等。运动方面应选择适合儿童的活动,如慢跑、跳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睡眠10小时左右。
(二)老年人
1.老年人气虚往往伴有脏腑功能衰退等情况,在饮食上需注意食物的软烂易消化,可适当增加一些补气食物的摄入,如鸡肉、牛肉等,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避免油炸等油腻做法。运动上可选择散步、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散步时间可根据身体状况调整,一般每次15-30分钟,每周3-5次;八段锦可每天练习1-2次,每次15-20分钟。老年人睡眠方面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夜间睡眠质量不佳时可通过适当的睡前放松活动来改善,如泡温水脚等,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三)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1.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气虚人群,在选择补气虚的食物时要注意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避免食用高糖的补气食物,可选择如燕麦等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且具有一定补气作用的食物,同时在食用药膳或进行运动等方面都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患有高血压的气虚人群,在选择补气食物时要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补气菜肴,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如慢走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并且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补气虚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