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从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三方面进行。有肝硬化等基础病史人群易发病,临床表现有大量呕血、黑便及休克表现;尽早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时行内镜检查,可见曲张静脉及红色征;腹部超声可助发现基础病变及血管情况,CTA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及曲张静脉情况。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
1.病史方面:有肝硬化等基础病史的人群需高度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易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发生破裂出血的重要基础,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肝硬化患者,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硬化的男性患者等,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均需关注。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大量呕血,呕吐物多为鲜红色,也可呈咖啡渣样(若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同时伴有黑便,黑便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酶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转化为硫化铁。出血量大时还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休克的耐受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老年人可能更早出现意识改变等情况。
二、内镜检查
1.检查时机:一旦怀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时进行,对于有严重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需先积极纠正休克,待生命体征稍稳定后再行内镜检查。不同年龄患者在纠正休克过程中需注意补液速度等,儿童补液需更精准把控量和速度。
2.内镜下表现:内镜下可见食管或胃底有曲张的静脉,若静脉表面有红色征等表现,提示曲张静脉易破裂出血。红色征包括樱桃红征、红色条纹征等,红色征的存在增加了出血的风险,通过内镜直观观察到这些特征性表现可明确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硬化等基础病变,同时可了解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情况,若门静脉增宽等提示门静脉高压,对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因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腹部超声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超声表现与成人有别。
2.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情况,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等。通过CTA可以三维重建血管图像,更直观地了解曲张静脉的分布、走行等,为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