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怎么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别可反映感染相关情况及区分感染类型等;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MRI/MRCP,各有适用情况及能显示的胆道相关情况;病原学检查的胆汁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应用。
C反应蛋白(CRP):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感染时CRP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常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监测感染的活动情况及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段人群CRP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CRP正常范围低于成人,病史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时,CRP可能出现非感染性升高需鉴别。
降钙素原(PCT):PCT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可帮助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患者,PCT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儿童细菌感染时PCT升高较明显,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PCT升高可能提示更严重的细菌感染状态。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胆道感染常用的筛查方法,可观察胆囊大小、壁厚薄、是否有结石、胆道是否扩张等情况。对于儿童,腹部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清晰显示胆道结构;对于肥胖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受气体和脂肪干扰,影响观察效果;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腔粘连可能影响超声对胆道结构的观察。超声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导致的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扩张等表现,若发现胆道内有强回声团伴声影多提示结石存在。
CT检查:可更清晰显示胆道系统及周围组织情况,对于怀疑胆道梗阻、脓肿形成等复杂情况时常用。对于儿童,CT检查因辐射问题需谨慎,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时需注意肾功能进一步损害风险,需权衡利弊;有过敏体质患者使用对比剂时需提前做好过敏预防措施。CT可显示胆道扩张程度、有无胆道内占位性病变等,如能发现胆管内的肿块、胆道积气等异常情况。
MRI/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道系统显示更为清晰,尤其适用于超声、CT检查不明确的胆道疾病。对于肾功能不全且不能使用含碘对比剂的患者,MRI/MRCP是较好的替代检查方法;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MRCP可清楚显示胆道树的形态、梗阻部位等,有助于明确胆道感染的病因,如发现胆管狭窄、肿瘤等导致胆道梗阻的因素。
病原学检查
胆汁培养:通过穿刺引流胆汁进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对于病情较重、怀疑有细菌感染且需要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胆汁培养;在进行胆汁培养操作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胆汁培养结果可能受影响。通过胆汁培养可确定具体的致病菌,如培养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