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管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胆道梗阻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肠道常驻菌在胆道梗阻时易引发儿童或有基础状况成年人的慢性胆管炎)和寄生虫感染(如肝吸虫感染,在流行地区及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人群中易致慢性胆管炎);胆道梗阻因素有胆道结石(老年人因胆道功能退化、中青年因不良饮食习惯等易患,女性相对更易)和胆道狭窄(有胆道手术史人群风险增加);自身免疫因素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有家族史人群风险可能更高,某些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某些细菌可引发慢性胆管炎。例如,大肠埃希菌等肠道常驻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等途径侵入胆管。研究表明,胆道梗阻时胆汁引流不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细菌在胆管内繁殖,持续刺激胆管组织,导致慢性炎症的形成。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细菌的概率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胆道结构发育等因素,更易因细菌感染引发胆管炎症;而成年人若存在胆道结石、胆道畸形等基础状况,也易遭受细菌感染而诱发慢性胆管炎。
2.寄生虫感染:肝吸虫感染是导致慢性胆管炎的常见寄生虫因素之一。肝吸虫寄生在胆管内,会引起胆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及免疫反应。长期的肝吸虫感染可导致胆管上皮损伤、增生,胆管狭窄等,进而引发慢性胆管炎。在一些肝吸虫流行地区,当地人群慢性胆管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如长期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习惯的人群,感染肝吸虫的概率明显增加,进而增加了慢性胆管炎的发病风险。
二、胆道梗阻因素
1.胆道结石:胆管内结石的存在是引起慢性胆管炎的重要原因。结石可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胆汁淤积会引起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黏膜受损,同时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长期的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相互作用,逐渐发展为慢性胆管炎。不同年龄人群胆道结石的发生率有差异,老年人由于胆道功能退化等原因,胆道结石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进而慢性胆管炎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而中青年人群若存在不良饮食习惯等,也可能患上胆道结石,引发慢性胆管炎。此外,女性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发生胆道结石相关的慢性胆管炎。
2.胆道狭窄:先天性胆道狭窄或后天因手术、炎症等导致的胆道狭窄,会使胆管的正常通畅性受到影响。胆道狭窄处近端胆汁淤积,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并且狭窄部位持续受到胆汁刺激,导致胆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最终发展为慢性胆管炎。有胆道手术史的人群,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了慢性胆管炎的发病几率。
三、自身免疫因素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胆管系统,引发慢性胆管炎。例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其病因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胆管组织,导致胆管出现炎症、纤维化等病变,逐渐发展为慢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相关慢性胆管炎的风险可能更高。不同性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上可能存在差异,某些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