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常见病因包括胆道梗阻(如结石、寄生虫、肿瘤)和细菌感染(如肠道细菌移位、血行感染),不同人群病因有特点,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胆道畸形或寄生虫感染,女性因激素水平等患胆囊结石相关胆管炎几率高,老年人因胆道退行性改变等易发病,有基础病史人群胆管炎复发或发生风险增加。
1.胆道梗阻
结石:胆管内结石是引起胆管梗阻进而导致胆管炎的常见原因。胆道结石可包括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结石会阻塞胆管,使得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淤积,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例如,胆囊结石可能会移动至胆管内,造成胆管梗阻,引发胆管炎。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比例失调,胆汁淤积等。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结石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性相对更易患胆囊结石相关的胆管炎,而饮食中高胆固醇、高脂肪摄入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寄生虫:如肝吸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胆管梗阻引发胆管炎。蛔虫可钻人胆道,造成胆管梗阻,同时将肠道细菌带人胆管,引发炎症。在卫生条件较差、有生食鱼虾等习惯的人群中,肝吸虫感染的风险较高;而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用未洗净的蔬菜等可能增加蛔虫感染导致胆管炎的几率。
肿瘤:胆管本身的肿瘤(如胆管癌)或周围脏器的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管梗阻,进而引起胆管炎。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长期的炎症刺激、化学致癌物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患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一定变化趋势,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也会增加肿瘤相关胆管炎的发生风险。
2.细菌感染
肠道细菌移位:当胆道梗阻时,胆汁淤积,肠道内的细菌容易通过胆管与肠道的解剖学上的潜在通道(如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情况)移位至胆管,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等。例如,在胆道梗阻的患者中,由于胆汁引流不畅,肠道细菌容易逆行进入胆管,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胆管炎。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与肠道的健康状况相关,如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可能会增加肠道细菌移位的风险。
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管,引起胆管炎。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血行感染导致胆管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不同人群胆管炎病因的特点
儿童:儿童胆管炎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导致胆管梗阻进而引发炎症,比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情况。另外,寄生虫感染在儿童中也可能发生,如蛔虫感染,儿童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容易接触到蛔虫卵而感染。
女性:女性患胆囊结石相关胆管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如雌激素可能影响胆汁的成分和胆囊的收缩功能等。此外,女性在妊娠期间,胆囊排空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也增加了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炎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胆管炎的发生可能与胆道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有关,如胆管壁弹性降低、Oddi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容易发生胆汁淤积。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
有基础病史人群:有胆道手术史的人群,可能存在胆道解剖结构的改变等情况,增加了胆管炎复发的风险;有炎性肠病等病史的人群,肠道细菌的情况可能与常人不同,也可能影响胆管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