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表现包括早期进行性加剧的剧烈疼痛、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活动受限至麻痹、皮肤温度及颜色改变;体征表现有受累骨筋膜室区域明显压痛、受累筋膜室张力增高、动脉搏动早期正常或稍减弱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早期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损伤后肢体出现进行性加剧的剧烈疼痛,且疼痛性质较为特殊,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胀痛、刺痛。例如骨折等创伤后,受伤肢体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即使给予一般止痛措施也难以缓解。这种疼痛是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均可能出现此症状,若本身有骨折等基础病史,创伤后更易引发疼痛加剧。
2.感觉异常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比如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可能出现感觉改变,这是因为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影响了神经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对感觉异常的感知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晰,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观察肢体动作等间接判断;女性可能因对自身身体变化较为敏感,更早察觉感觉异常;有糖尿病等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可能对感觉异常的基础状态不同,骨筋膜室综合征引发的感觉异常可能被掩盖或加重。
3.肌肉活动障碍
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肌肉麻痹。例如手部肌肉受累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抓握物品。这是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压迫肌肉血管,导致肌肉缺血,进而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同年龄患者肌肉活动障碍的表现不同,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活动障碍可能更易被忽视;老年人肌肉力量本身较弱,出现活动障碍时可能已处于较严重阶段;有长期运动损伤病史的患者,其肌肉基础状态不同,对肌肉活动障碍的耐受和表现也有差异。
4.皮肤温度及颜色改变
受累肢体皮肤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颜色可出现苍白、发绀等改变。早期可能皮肤苍白,温度降低,随着缺血加重,可出现皮肤发绀、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是因为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影响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的血供异常。不同性别患者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可能因个体皮肤基础状况不同而有差异;年龄较小的患者皮肤较薄,对温度和颜色变化可能更敏感;有血管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皮肤温度和颜色改变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
二、体征表现
1.筋膜室压痛
触摸受累的骨筋膜室区域,可有明显压痛。例如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按压小腿相应筋膜室部位会有显著压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压痛的耐受不同,儿童可能因疼痛刺激哭闹而抗拒检查;女性可能更关注自身身体不适,对压痛感知更敏锐;有局部炎症病史的患者,可能对压痛的基础反应不同。
2.筋膜室张力增高
用手触诊可感觉到受累筋膜室张力增高,像紧绷的状态。这是由于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导致筋膜室膨胀,张力增加。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其筋膜室基础状态不同,张力增高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有既往筋膜室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对张力增高的感知和表现也会不同。
3.动脉搏动改变
早期动脉搏动可能正常或稍减弱,随着病情进展,动脉搏动可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搏动存在并不一定能完全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有时可能存在侧支循环代偿。不同年龄患者动脉搏动情况不同,儿童的动脉较细,搏动观察相对困难;老年人动脉可能有硬化等改变,影响搏动的判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动脉搏动基础状态不同,骨筋膜室综合征引发的动脉搏动改变可能不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