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感染怎么回事
胆道感染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病因包括胆道梗阻(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和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肠道逆行、血行等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腹部体征,诊断靠实验室(血常规、肝功能)和影像学(B超、CT)检查,治疗原则为一般支持治疗和抗感染,预防要合理饮食、定期体检。
一、胆道感染的定义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胆囊和胆管的炎症等,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二、胆道感染的病因
1.胆道梗阻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胆道梗阻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胆道先天畸形等导致梗阻,而成人多与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等有关。例如,胆道结石可阻塞胆管,使胆汁排出不畅,胆汁淤积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胆道结石形成风险,从而引发胆道梗阻及后续感染。
病史:有胆道手术史等患者,可能因术后粘连等导致胆道梗阻,进而诱发感染。胆道寄生虫如蛔虫钻入胆道,也可造成胆道梗阻,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2.细菌感染
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这些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等途径进入胆道引发炎症。
感染途径:细菌可经肠道逆行进入胆道,如肠道内细菌通过Oddi括约肌反流至胆道;也可通过血行感染,如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细菌随血液循环到达胆道引起感染。
三、胆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痛: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不同年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消化道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与胆道感染影响消化功能有关。
2.体征表现
腹部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深压胆囊区,患者因疼痛而吸气中止)等,提示胆囊炎症。
四、胆道感染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正常白细胞范围有差异,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成人稍高,感染时升高更明显。
肝功能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升高,反映胆道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是胆道感染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胆道有无扩张、结石、寄生虫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胆道梗阻及感染的病因,对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应用,且无辐射等优点。
CT检查:对于病情复杂、B超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进一步行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胆道及周围组织情况。
五、胆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病情较轻患者,需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需求不同,儿童需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2.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选择药物:依据患者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临床规范,不过多涉及药物服用指导细节。
六、胆道感染的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降低胆道结石形成风险,从而减少胆道感染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有差异,儿童应避免过度摄入高油高糖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2.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问题: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腹部B超等检查,早期发现胆道结石、胆道畸形等可能导致胆道感染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年龄段人群体检间隔及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如儿童可定期进行腹部相关检查筛查先天畸形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