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乳糖不耐受
判断自己是否乳糖不耐受可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了解其定义(因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乳糖引发非感染性腹泻)及症状表现(摄入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不同人群有差异);接着回顾自身饮食与症状关系,记录摄入乳制品情况及身体反应至少12周;还可进行乳糖耐量测试(空腹口服乳糖溶液后不同时间抽血测血糖)、呼气氢试验(空腹口服乳糖后检测呼出气体氢气含量)、粪便酸性测试(检测粪便酸碱度和还原糖)辅助判断,不过各方法有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初步判断有疑问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应及时就医,且不同人群判断时需综合自身特点,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检查。
一、了解乳糖不耐受的定义和症状表现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其症状表现通常在摄入含乳糖的食物或饮料后半小时到数小时内出现,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肠道内气体增多导致腹部有胀满感;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腹痛,疼痛程度和位置因人而异,可为隐痛、绞痛等。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更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经常大量食用乳制品的人群可能症状出现更频繁且明显。
二、回顾自身饮食和症状关系
仔细记录日常饮食中摄入乳制品的情况以及相应的身体反应。可以准备一个饮食日记,详细记录每天摄入的含乳糖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进食后出现症状的时间、症状的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连续记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至少12周,以便更准确地发现饮食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肠道手术史、肠炎病史等)的人群,肠道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在记录时要特别关注。同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饮食习惯不同,例如素食者可能较少接触乳制品,突然摄入可能反应更明显;而经常运动且消化功能较好的人群,可能症状相对较轻。
三、进行乳糖耐量测试
乳糖耐量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测试前需空腹812小时,然后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溶液(一般成人是50克乳糖溶于300毫升水中),在服用后的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血检测血糖水平。如果血糖升高不超过1.1mmol/L,同时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相关症状,则可判断为乳糖不耐受。但这种测试方法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不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孕妇、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胃肠疾病等)的特殊人群需谨慎进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适合该测试。
四、呼气氢试验
人体在乳糖不耐受时,未被消化的乳糖会在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氢气含量可以辅助诊断。测试前同样需要空腹,口服乳糖后,每隔一段时间收集呼出气体进行检测。一般在口服乳糖后23小时内,如果呼出氢气含量比基础值升高20ppm以上,提示乳糖吸收不良。这种方法无创、简便,相对适合儿童和不能耐受抽血的人群,但对于近期使用过抗生素、腹泻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人群,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需在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试。
五、粪便酸性测试
收集新鲜粪便检测其酸碱度和还原糖。乳糖不耐受时,粪便的pH值通常低于5.5,同时还原糖呈阳性。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相对较低,一般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粪便收集相对方便,但在收集时要注意避免尿液等污染,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判断自己是否乳糖不耐受时,若经过上述方法初步判断后仍有疑问,或者症状较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整方案。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整个判断过程中都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特点,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