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休克的急救措施
低血糖休克急救需先转移至安全环境,快速补充糖分,意识清可口服糖类,不清则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之后查找原因处理基础疾病,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特别注意事项。
一、立即转移患者至安全环境
将低血糖休克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安全且相对温暖的地方,避免继续处于可能导致进一步危险的环境中,比如避免在寒冷、潮湿或者易发生碰撞的区域,以防止患者状况进一步恶化,保障患者处于一个基础的安全舒适环境。
二、快速补充糖分
1.口服糖类:如果患者意识清楚,能够吞咽,应立即给予含糖的饮品或食物,如葡萄糖水(一般可使用15-20克左右的葡萄糖,相当于约150-200毫升的10%葡萄糖溶液)、果汁、糖果等。因为糖类能够迅速提升血糖水平,这是纠正低血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小儿适用的含糖量适中的食物,避免因糖分过多或呛咳等情况引发其他问题;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补充糖分前需谨慎评估自身情况,但一般也需遵循快速补充糖分纠正低血糖的原则。
2.静脉注射葡萄糖:若患者意识不清无法口服,应立即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一般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这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改善低血糖休克状态。对于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时要注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相对较弱的情况,过快注射葡萄糖可能会对心脏等造成一定负担;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使用葡萄糖时也需要谨慎评估,防止因葡萄糖代谢异常加重肝肾功能负担。
三、监测生命体征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持续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情况。如果患者在补充糖分后血糖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或者再次出现低血糖休克表现,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例如,持续监测心率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当血糖快速升高时,心率可能会有相应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缺氧情况,因为低血糖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等。
四、查找低血糖原因并处理基础疾病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积极查找导致低血糖休克的原因。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是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如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合理等)、饮食与运动不协调等原因引起;对于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可能与内分泌疾病(如胰岛素瘤等)、肝肾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治疗内分泌疾病、纠正肝肾功能异常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肝病的患者出现低血糖,需要同时针对肝病进行综合治疗来从根本上解决低血糖的易发性问题;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基础疾病相对较多,在查找原因时要全面考虑多个系统的疾病可能导致低血糖的情况。
五、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发生低血糖休克时,在补充糖分的选择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过于浓稠的液体导致呛咳,尽量选择口感相对较好、容易吞咽的含糖饮品或食物。同时,儿童的身体代谢和成人有所不同,在监测生命体征时要更加频繁细致,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因为儿童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脏器功能的保护。静脉注射葡萄糖时严格控制速度,密切关注心脏、肾脏等功能变化。在查找病因时,要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因素,如老年人心力衰竭可能导致肝淤血影响糖代谢等情况。而且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意识认知方面的减退,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有家属或陪护人员在旁协助,以便更好地配合急救措施的实施和后续病情的观察。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低血糖休克时,补充糖分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且能快速纠正低血糖的糖类补充方式。在查找病因时,要考虑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因素,如妊娠反应导致进食不足等可能引起低血糖的情况,同时要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等特殊情况导致的低血糖,处理时需更加谨慎,避免因不当处理影响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