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糖不耐受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因遗传致乳糖酶基因缺陷,继发性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其表现有消化系统的腹泻、腹胀、腹痛,还有非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受限、烦躁不安等。
一、婴儿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这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婴儿自出生时肠道内乳糖酶基因缺陷,使得乳糖酶先天性缺乏,从出生后就不能正常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此情况较为罕见。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感染性因素:婴儿感染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时,病毒会损伤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从而出现乳糖不耐受,多发生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常见诱因之一,在秋季高发。
其他因素:一些外科手术影响了小肠黏膜功能,或者婴儿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时,也可能引发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不耐受。
二、婴儿乳糖不耐受的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每日次数不等,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10余次,粪便常伴有泡沫和酸臭味,这是因为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腹胀:肠道内未被消化的乳糖发酵产气,会引起婴儿腹部胀气,婴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因为腹胀会让婴儿感觉不适。
腹痛:部分婴儿会出现肠痉挛性腹痛,表现为突然哭闹,可能与肠道内气体积聚、肠道蠕动紊乱有关。
2.非消化系统症状:
生长发育受限:长期严重乳糖不耐受会影响婴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影响体重增长、身高发育等,因为乳糖是婴儿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参与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烦躁不安:由于身体不适,婴儿可能会比平时更烦躁,睡眠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腹泻、腹胀等症状会让婴儿感觉不舒服,难以安静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