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状怎么治
调整饮食结构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增加富含钙食物摄入,还可补充乳糖酶,同时要关注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的乳糖不耐受情况,分别进行针对性的饮食及健康管理。
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因为乳糖不耐受人群可能因限制乳制品摄入而导致钙摄入不足,所以需通过其他食物补充钙。像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苋菜等)、豆类(如黄豆、黑豆等)、坚果(如杏仁、腰果等)都富含钙。以每100克的含量为例,深绿色蔬菜中菠菜的钙含量约为66毫克/100克,豆类中黄豆钙含量约为191毫克/100克,坚果中杏仁钙含量约为248毫克/100克,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钙水平。
补充乳糖酶
外源性乳糖酶补充:在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前服用乳糖酶制剂,可帮助分解乳糖,从而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有研究显示,服用乳糖酶后,约80%的乳糖不耐受人群能较好地消化乳糖,缓解相关不适。对于儿童,选择儿童专用的乳糖酶制剂时要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成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乳糖酶产品,但也需注意产品质量和正规渠道购买。
关注特殊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较为常见,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除了选择无乳糖配方奶外,家长要特别注意喂养的卫生和规律。在冲泡奶粉时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操作,避免因卫生问题导致肠道感染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老年人:老年人乳糖不耐受可能与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有关,在调整饮食时要兼顾营养均衡和易消化。可以将富含钙的食物进行合理烹饪,如将豆类做成软烂的豆制品,蔬菜烹饪至熟透,便于老年人消化吸收。并且要定期监测老年人的钙水平等营养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肠道疾病(如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在治疗乳糖不耐受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患有肠炎的人群在饮食调整时要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在补充乳糖酶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需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