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怎么办
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急性期需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非手术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和谨慎药物辅助,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损伤,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重视、成年人要注意运动防护、老年人要控制体重等以促进恢复。
一、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的诊断
1.症状表现:通常有膝关节扭伤史,受伤后膝关节剧痛,不能自动伸直,关节肿胀。部分患者能回忆起受伤时的弹响等情况。不同类型的半月板损伤症状有差异,如红区损伤(半月板外周血供区)可能疼痛相对局限,白区损伤(半月板内部无血供区)可能症状相对隐匿。
2.体格检查:常见的有麦氏征(McMurraytest)、研磨试验(Apleytest)等。麦氏征检查时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足部,一手扶膝,将膝极度屈曲,小腿内收内旋,然后伸直膝关节,若内侧半月板损伤则可听到或感觉到弹响和疼痛;研磨试验是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将小腿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挤压半月板,若出现疼痛则提示半月板损伤。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病变,如骨折等,不能直接显示半月板损伤,但可观察膝关节的大体结构。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半月板的形态、损伤部位及程度等,可准确判断半月板是退变性损伤还是急性创伤性损伤等情况。
二、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急性期处理
1.休息:立即停止引起损伤的运动,让膝关节休息,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继续进行剧烈活动,防止损伤加重影响生长发育。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因为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儿童进行冰敷时要注意控制冰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三、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1.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在损伤后的急性期过后,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儿童进行该训练时要注意根据其年龄和力量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中期康复: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可利用平衡板等器械进行训练,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控制能力。
后期康复:进行力量强化训练,如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靠墙静蹲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提高膝关节的功能。
2.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要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儿童的胃肠道等有一定影响。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只有在疼痛等症状较严重且非药物治疗无法缓解时才考虑药物辅助。
四、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于半月板严重损伤,如半月板撕裂范围大、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等情况,一般建议手术修复或切除。
2.手术方式:
半月板修整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严重、无法修复的情况,将损伤的半月板边缘修整,保留相对较好的部分半月板组织,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半月板缝合术:对于适合缝合的半月板损伤,如红区或红白区的损伤,可采用半月板缝合术,通过缝合的方式促进半月板损伤部位的愈合。儿童进行半月板缝合术时要特别注意术后的康复管理,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可能影响术后恢复。
五、不同人群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膝盖半月板运动损伤后,家长要格外重视。儿童的半月板相对较薄、柔韧性好,但在运动损伤后恢复能力也有其特点。要避免儿童过早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密切观察儿童的膝关节恢复情况,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所需,以促进半月板损伤的恢复。
2.成年人:成年人在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前的充分热身,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装备。如果有既往膝关节病史,如曾有过轻微膝关节损伤等情况,在进行运动时要更加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再次发生半月板损伤。如果发生半月板损伤,要及时就医,根据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3.老年人:老年人膝关节本身可能存在退变情况,发生半月板运动损伤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缓慢,避免过度训练加重膝关节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