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的原因和症状
卵巢早衰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约10%-28%患者有X染色体相关基因异常等遗传突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等自身抗体攻击卵巢组织)、医源性因素(手术破坏卵巢血供或损伤组织、放疗化疗损伤原始卵泡);症状有月经改变(月经稀发、闭经)、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及其他症状(不孕、骨质疏松、情绪改变)
一、卵巢早衰的原因
1.遗传因素:约10%-28%的卵巢早衰患者存在X染色体相关基因异常,如FMR1基因前突变、X染色体单体、X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缺失等遗传突变,这些遗传因素可直接影响卵巢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使得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就可能出现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倾向,且在家族中可能有聚集性发病的特点,不同年龄段女性均可能因遗传因素面临卵巢早衰风险,尤其有家族卵巢早衰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2.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攻击卵巢组织,如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能误将卵巢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卵巢功能受损。这类患者中女性占比较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相关,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需要密切关注卵巢功能状况,因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在不同年龄段引发卵巢早衰,尤其是疾病活动期时对卵巢的损伤风险更高。
3.医源性因素
手术:如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癌根治术等盆腔手术,可能会破坏卵巢的血液供应或直接损伤卵巢组织,影响卵巢功能。不同年龄接受此类手术的女性都有发生卵巢早衰的可能,尤其是手术范围较大、涉及卵巢血供相关结构的手术,术后卵巢早衰发生风险会增加,且年龄越小,卵巢组织的储备功能相对越有限,受到手术影响后卵巢功能恢复的可能性相对更低。
放疗和化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放疗和化疗药物,可能会损伤卵巢的原始卵泡,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放疗、化疗对卵巢的毒性作用引发卵巢早衰,尤其是青春期前和育龄期女性,卵巢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受到放疗、化疗影响时更容易出现卵巢功能不可逆的损伤。
二、卵巢早衰的症状
1.月经改变
月经稀发:月经周期逐渐延长,原本规律的月经周期可能从28-30天延长至35天以上,甚至数月不来月经。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卵巢早衰女性中较为常见,随着卵巢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卵泡发育异常或排卵障碍,导致子宫内膜不能正常周期性脱落,从而出现月经稀发的表现,不同年龄的育龄女性均可能出现,且年龄越大,卵巢功能衰退相对越明显,月经稀发的情况可能越严重。
闭经: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或逐渐的闭经情况,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更为多见,即原本有正常月经周期,后停经6个月以上。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出现闭经首先需要排除妊娠可能,然后考虑卵巢早衰等内分泌疾病因素,不同年龄段女性若出现闭经且排除妊娠,都要警惕卵巢早衰的可能,尤其是有相关高危因素的女性。
2.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
潮热盗汗:表现为突然感到热浪从胸部向颈部和面部扩散,随后出汗,夜间睡眠时也可能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所致,各年龄段卵巢早衰女性都可能出现,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在夜间潮热盗汗时可能会严重干扰正常休息,长期下来会影响身心健康。
阴道干涩: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弹性下降,导致阴道干涩,可能会出现性交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性生活需求的女性中较为明显,不同年龄的女性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卵巢早衰女性,阴道干涩问题会较为突出,影响生活质量。
性欲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影响女性的性欲,导致性欲减退,对性生活的兴趣降低。这在育龄期有正常性生活需求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会对夫妻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且不同年龄女性均可能因卵巢早衰出现性欲改变,年龄越小,这种因卵巢功能问题导致的性欲变化可能对心理影响更大。
3.其他症状
不孕: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排卵异常或不排卵,从而引起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是卵巢早衰较为严重的影响之一,无论是年轻育龄女性还是有生育计划的其他年龄段女性,卵巢早衰导致的排卵障碍都会使受孕难度增加,需要通过辅助生殖等技术来尝试怀孕,但成功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骨质疏松: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量丢失加快,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表现,尤其是绝经后卵巢早衰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高,随着年龄增长,骨折等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情绪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变,这与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导致情绪方面的异常,不同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出现,尤其是处于育龄期面临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的女性,卵巢早衰引发的情绪改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