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婴儿乳糖不耐受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非药物干预可通过更换乳糖酶制剂、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有肠道感染病史的婴儿还需注重肠道功能恢复等,同时要监测随访,根据情况调整喂养方案。
一、明确婴儿乳糖不耐受的类型
婴儿乳糖不耐受主要分为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婴儿体内乳糖酶基因缺乏,导致乳糖酶活性低下;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则多因肠道感染等因素损伤了肠黏膜,使得乳糖酶暂时性分泌减少而引起。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更换乳糖酶制剂:对于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可在每次喂奶前添加乳糖酶制剂,借助外源乳糖酶来帮助消化乳糖。研究表明,合理补充乳糖酶能有效改善因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等症状,且不会对婴儿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若婴儿乳糖不耐受情况较严重,可选用无乳糖配方奶,这种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不以乳糖为主,而是采用其他糖类替代,能避免婴儿摄入乳糖后出现不耐受症状;低乳糖配方奶则是乳糖含量降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糖不耐受带来的不适。在选择配方奶时需考虑婴儿月龄等因素,不同月龄婴儿对配方奶营养成分需求不同。
三、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有肠道感染病史的婴儿出现乳糖不耐受,在处理时除了上述干预措施外,更要注重肠道功能的恢复。要加强对婴儿腹部的护理,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预防红臀等问题。同时,关注婴儿的精神状态、体重增长等情况,若体重增长不佳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四、监测与随访
在采取上述措施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大便情况、生长发育指标等。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观察婴儿对乳糖不耐受干预措施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喂养方案。例如,若婴儿在更换配方奶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精神状态良好且体重正常增长,说明当前干预措施有效;若仍有明显腹泻等不适,需进一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