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乳糖不耐受如何治疗
针对乳糖不耐受可通过饮食调整(选低乳糖或无乳糖乳品、调整饮食结构)、益生菌干预(选合适益生菌、注意使用事项)、就医评估与监测(严重症状及时就医、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来应对,尤其婴儿和较大儿童有不同需注意处,要注重人文关怀保障小儿健康成长
一、饮食调整
1.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乳品:对于婴儿,可选用低乳糖配方奶粉或无乳糖奶粉,这类奶粉经过特殊处理,乳糖含量极低或无乳糖,能有效减少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不适。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使用低乳糖配方奶粉喂养乳糖不耐受患儿,能显著降低腹泻等症状的发生频率。对于较大的儿童,若已添加辅食,可避免食用牛奶、奶酪等富含乳糖的食物,选择酸奶(部分发酵充分的酸奶乳糖含量较低)、舒化奶等替代品。
2.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食物的摄入,以弥补因限制乳糖摄入可能导致的营养缺失。如多食用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适当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促进钙的吸收。
二、益生菌干预
1.选用合适益生菌:某些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帮助消化乳糖的作用。例如,鼠李糖乳杆菌等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环境,增强乳糖酶的活性,从而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研究发现,在乳糖不耐受患儿中补充特定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腹胀、腹泻等症状。但需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益生菌制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注意益生菌使用事项:对于婴幼儿,选择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益生菌产品,确保安全性。在储存和服用益生菌时,要遵循产品说明,避免高温等影响益生菌活性的因素。
三、就医评估与监测
1.及时就医:当小儿出现严重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如频繁腹泻导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体重不增等情况时,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氢呼气试验等,以明确乳糖不耐受的程度。
2.定期监测:对于患有乳糖不耐受的小儿,要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营养指标等,确保小儿在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方面不受明显影响。特别是婴幼儿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及时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乳糖不耐受的影响更为关键。在喂养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低乳糖或无乳糖饮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奶粉替代品,并密切观察婴儿的喂养反应和生长发育状况。同时,家长要了解益生菌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正确使用益生菌。对于较大儿童,要关注其饮食偏好和营养均衡情况,引导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因乳糖不耐受导致营养缺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耐心观察小儿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以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