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怎么检查
卵巢早衰的检查诊断及特殊人群提示如下:血液检查中,性激素六项里FSH常>40U/L、LH可能升高、E2降低等,AMH明显低于1.1ng/ml,还需查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超声检查包括经阴道超声观察卵巢、子宫形态及卵泡数,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卵巢血流;有家族遗传史等患者要做染色体检查,病因不明者可考虑基因检测。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女性诊断要谨慎,多次复查FSH并关注心理;有家族病史者定期体检,关注月经并保持健康生活;自身免疫病患者定期监测卵巢功能,用药与医生充分沟通。
一、血液检查
1.性激素六项:卵巢早衰时,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常显著升高,一般FSH>40U/L(不同检测方法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提示卵巢功能衰竭。同时,促黄体生成素(LH)也可能升高,FSH/LH比值可能>23。雌激素水平,如雌二醇(E2)常降低,这反映了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下降。孕激素、睾酮及泌乳素等指标也有助于全面评估内分泌状态,如泌乳素异常升高可能存在垂体相关疾病影响卵巢功能。
2.抗苗勒管激素(AMH):AMH由卵巢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卵巢早衰患者AMH水平明显降低,一般低于1.1ng/ml,数值越低,提示卵巢储备功能越差。该指标相对稳定,不受月经周期影响,能更便捷地评估卵巢功能。
3.甲状腺功能及其他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卵巢功能,需检查甲状腺激素(T3、T4、TSH)。同时,约20%50%卵巢早衰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抗体(如TPOAb、TgAb)等,若存在抗体阳性,提示可能为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卵巢早衰。
二、超声检查
1.经阴道超声:能清晰观察卵巢形态、大小及卵泡数量。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可能出现体积缩小,双侧卵巢窦卵泡数明显减少,一般小于57个,甚至可能未见明显卵泡回声。此外,还可观察子宫大小,因雌激素水平低落,子宫可能出现不同程度萎缩。
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卵巢血流情况。卵巢早衰时,卵巢动脉血流阻力可能增加,提示卵巢血供减少,对判断卵巢功能有一定辅助价值。
三、染色体检查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青春期前发病或伴有其他发育异常的患者,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约10%13%卵巢早衰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常见的如X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如特纳综合征(45,XO)及其嵌合体等。染色体异常可导致卵巢发育异常,进而引起卵巢早衰。
四、基因检测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发展,部分与卵巢早衰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对于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如检查与卵泡发育、激素合成及代谢相关基因。但目前基因检测在卵巢早衰诊断中尚未广泛应用,其结果解读也较复杂,需专业遗传咨询人员参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是卵巢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此时若怀疑卵巢早衰,检查时要更加谨慎。由于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性激素水平可能波动,单次FSH升高不能确诊卵巢早衰,需多次复查。同时,要关注心理状态,因青春期女性对疾病认知有限,确诊卵巢早衰可能带来较大心理压力,家长及医护人员需给予充分心理支持和正确引导。
2.有家族病史人群:若家族中有卵巢早衰患者,此类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定期体检,提前关注月经周期变化,如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卵巢功能。
3.自身免疫病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人群,易并发卵巢早衰。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定期监测卵巢功能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卵巢早衰迹象。治疗过程中,使用可能影响卵巢功能的药物时,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卵巢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