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咽炎吃什么药
慢性鼻咽炎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药物、全身治疗药物、中医中药类药物及非药物干预。局部治疗有含漱剂清洁口腔、减轻炎症,含片直接作用咽部病变部位;全身治疗根据感染情况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病情严重用糖皮质激素;中医中药有中成药调理和中药方剂辨证治疗;非药物干预需调整生活方式,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室内环境适宜,还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过度用嗓。
一、局部治疗药物
(一)含漱剂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溶液等,其可清洁口腔,减轻局部炎症,对于慢性鼻咽炎导致的咽部不适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通过降低局部细菌等病原体数量,改善咽部微环境来发挥作用。
(二)含片
如碘喉片等,可缓慢释放药物,直接作用于咽部病变部位,起到杀菌、消炎、消肿等作用,有助于减轻咽部的疼痛、干燥等不适症状,其作用机制是药物成分对咽部的病原体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同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二、全身治疗药物
(一)抗生素类药物
当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如明确有链球菌感染等情况。抗生素通过抑制或杀灭引起感染的细菌来控制炎症。但需注意,应在医生根据相关检查(如咽拭子培养等)明确有细菌感染后谨慎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及反应不同,儿童使用时更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
(二)抗病毒药物
若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使用相应抗病毒药物。例如在明确是病毒感染导致慢性鼻咽炎相关症状加重时,抗病毒药物能针对病毒发挥作用,抑制病毒的复制等过程,从而缓解症状。不同病毒感染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能不同,如儿童感染某些病毒后的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需密切关注。
(三)糖皮质激素
对于病情较严重、有明显水肿等情况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能迅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所以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病史等人群使用时需更加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三、中医中药类药物
(一)中成药
例如金嗓利咽丸等,具有健脾化痰、疏肝理气等作用,可改善慢性鼻咽炎患者的咽部异物感、痰多等症状。中医认为慢性鼻咽炎多与脾虚、痰湿、肝郁等因素有关,中成药通过调理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不同年龄人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考虑其药物成分及儿童的特殊体质等情况,比如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等。
(二)中药方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情况开具相应方剂,如辨证属痰湿内阻型可选用二陈汤加减等。中药方剂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调节机体状态,改善慢性鼻咽炎的相关症状。但中药方剂的使用也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不同个体的体质、病情等差异会影响方剂的具体应用,特殊人群在使用时更要谨慎,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配。
四、非药物干预相关
(一)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慢性鼻咽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例如,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维持,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合理饮食也很关键,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咽部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咽部黏膜的健康。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污染的环境中,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要注意室内环境的安全,避免有害物质接触,老年人则要特别关注室内温度、湿度的适宜性等。
(二)避免诱发因素
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对于过敏体质的慢性鼻咽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如果是明确的过敏原,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同时,要避免过度用嗓,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过度用嗓都可能对咽部造成损伤,加重慢性鼻咽炎的症状。例如教师等用嗓较多的人群,要注意合理用嗓,适当休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