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怎么治疗
为应对乳糖不耐受问题,可从饮食调整、补充乳糖酶、益生菌调节三方面着手。饮食上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并增加钙等营养素摄入;进食含乳糖食物前服用外源性乳糖酶;补充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以缓解症状,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相关产品并注意安全性。
一、饮食调整
1.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可选用低乳糖牛奶,其通过乳糖酶水解等工艺降低了乳糖含量;也可选择无乳糖奶粉,适用于婴儿乳糖不耐受情况。对于成年人,还能选择乳糖酶预处理过的奶制品等。这是因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能减少摄入的乳糖量,从而减轻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食用低乳糖牛奶后,乳糖不耐受人群的腹泻、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
2.增加钙等营养素的摄入:由于乳制品是钙的重要来源,乳糖不耐受人群减少乳制品摄入后,需通过其他食物补充钙。如多吃深绿色蔬菜(每100克菠菜约含60-80毫克钙)、豆制品(每100克豆腐约含160毫克钙)等。同时,还可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因为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不同年龄人群对钙的需求量不同,婴儿每日需钙量约200-260毫克,儿童每日需800-1000毫克,成年人每日需800毫克等,应根据不同年龄合理调整钙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二、补充乳糖酶
1.使用外源性乳糖酶:在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前服用外源性乳糖酶,可帮助分解乳糖。例如,在喝牛奶前服用乳糖酶制剂,能使牛奶中的乳糖在肠道内被分解,从而减轻不耐受症状。不同个体对乳糖酶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乳糖不耐受程度等因素有关。对于婴儿乳糖不耐受情况,可选择适合婴儿的乳糖酶产品,但需注意选择经过安全认证的产品,以保障婴儿健康。
三、益生菌调节
1.补充益生菌:某些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从而对乳糖不耐受有一定帮助。例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内环境,增强乳糖酶的活性或改善肠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发现,长期补充特定益生菌的人群,其乳糖不耐受相关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不同年龄人群对益生菌的选择和需求有所不同,婴儿可选择适合婴儿肠道的益生菌制剂,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肠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益生菌产品。但在选择益生菌时,要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未经科学验证的益生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