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检查有什么特点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多项血液指标异常,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减少,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且百分比及绝对值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反映骨髓红细胞系造血功能低下。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通常呈正相关的减少,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可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一般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为$(4.0\sim5.5)\times10^{12}/\text{L}$,成年女性为$(3.5\sim5.0)\times10^{12}/\text{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120\sim160\\text{g/L}$,成年女性为$110\sim150\\text{g/L}$,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低于这些数值。不同年龄人群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例如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较高,出生后逐渐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也会出现相应的低于同年龄正常参考值的情况。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白细胞计数: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sim10.0)\times10^{9}/\text{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低于此范围。这是由于骨髓中粒细胞系造血受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波动范围较成人宽,婴儿期白细胞计数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也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降低的情况。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为$50\%\sim70\%$,绝对值约为$(2.0\sim7.0)\times10^{9}/\text{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低于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可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约为$20\%\sim40\%$)。
三、血小板计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明显减少。正常成人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为$(100\sim300)\times10^{9}/\text{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常低于此范围,可低于$50\times10^{9}/\text{L}$甚至更低。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年龄人群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相近,但个体间可能存在一定波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小板减少同样会增加出血风险,且由于儿童皮肤黏膜较娇嫩,出血表现可能更为明显,需要特别关注护理。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0.5\%\sim1.5\%$,绝对值为$(24\sim84)\times10^{9}/\text{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反映了骨髓红细胞系造血功能低下,因为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计数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下降,红细胞生成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