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的症状是什么
胃石症症状因胃石大小、性状等因素而异,消化系统症状有腹痛(常见,多为上腹部隐痛等,60%-70%患者出现)、腹胀(上腹部胀满,进食后加重,胃石大时更明显)、恶心呕吐(约40%-50%患者出现,刺激胃黏膜致胃蠕动异常);其他症状有呕血黑便(胃石损伤胃黏膜出血所致)、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质地较硬包块)、梗阻相关症状(胃石大阻塞幽门可致幽门梗阻,出现频繁呕吐等,儿童影响生长,老年易现虚弱等)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较为常见,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小的胃石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感;较大的胃石可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甚至阻塞胃腔,引发较剧烈的腹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疼痛呈间歇性发作,进食后可能加重。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胃石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集中在上腹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可能不清晰,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哭闹、腹部不适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有所不同,但仍需重视腹痛这一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腹胀:患者常自觉上腹部胀满,进食后腹胀感可加重。这是因为胃石占据胃内空间,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和排空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腹胀症状。比如,胃石较大时,腹胀表现往往更为明显,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患者进食量减少。不同年龄段人群腹胀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进食、腹部膨隆等;老年患者可能因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腹胀症状可能相对更易被察觉且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胃石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蠕动异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感,进而引发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有时可能含有少量黏液。如果胃石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呕吐物可能带有血丝。对于儿童患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格外关注;老年患者呕吐后可能加重身体虚弱等状况,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一般来说,约有40%-50%的胃石症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其他症状
呕血、黑便:当胃石对胃黏膜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导致胃黏膜出血时,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呕血多表现为呕吐物中带有鲜血或呈咖啡色样物质,黑便则是粪便颜色发黑,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胃石在胃内移动过程中摩擦胃黏膜,造成黏膜糜烂、溃疡,累及血管时引起出血。例如,较大的植物性胃石(如山楂、柿子等形成的胃石)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出血。对于有呕血、黑便症状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因为大量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则可能加重基础疾病。
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在上腹部可触及到质地较硬的包块,尤其是胃内较大的胃石。包块的位置、大小与胃石的位置和大小有关。例如,通过触诊可以发现上腹部有可移动或固定的包块,质地相对较硬。但儿童由于腹部脂肪较厚等因素,触及包块可能相对困难;老年患者腹部肌肉松弛,若胃石较大,可能更易触及包块,但也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梗阻相关症状:如果胃石较大,阻塞胃幽门,可能引起幽门梗阻,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有酸臭味且不含胆汁等症状。长期幽门梗阻还可能导致患者消瘦、营养不良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梗阻后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幽门梗阻影响营养摄入,严重影响生长;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营养状况较差,梗阻后更易出现虚弱、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一般来说,胃石导致幽门梗阻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则需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