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高血糖患者认为血糖降得越快越好,这样做有问题吗
高血糖患者认为血糖降得越快越好的观点有问题,过快降糖会引发低血糖风险、增加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的高血糖患者过快降糖还各有特殊风险,不同人群降糖应采取平稳策略保障健康。
一、过快降糖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
1.低血糖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下降过快容易引发低血糖。例如,在一些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中,如果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当血糖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指血糖低于3.9mmol/L)时,会出现一系列低血糖症状,如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血糖快速下降会刺激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促使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释放,但如果血糖下降速度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就会出现低血糖相关的不良事件。
对于非糖尿病的高血糖患者,过快降糖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情况发生,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因为大脑等重要器官依赖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低血糖会影响大脑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
2.引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
过快降低血糖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而血糖波动过大对血管有不良影响,会增加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微血管方面,长期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而血糖快速波动会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影响血管的通透性等,不利于微血管并发症的控制。在大血管方面,血糖波动过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过快降糖导致的血糖波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例如,有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的患者。
二、不同人群过快降糖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1.老年高血糖患者
老年高血糖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血糖变化的耐受性较差。过快降糖更容易引发低血糖,而且低血糖后可能不易被及时察觉。因为老年人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能不典型,比如心悸、手抖等症状可能不明显,而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对于老年高血糖患者,在降糖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平稳降糖,起始降糖方案应相对温和,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逐步调整降糖方案,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2.儿童高血糖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快降糖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潜在影响。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干扰儿童的代谢平衡,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利用,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儿童高血糖患者在降糖时需要特别谨慎,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采用相对平稳且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降糖方式,密切关注血糖变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需求,避免因过快降糖导致不良的生长发育影响。
3.有基础疾病的高血糖患者
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高血糖患者,过快降糖带来的风险更高。例如,患有冠心病的高血糖患者,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加重冠心病病情;患有脑血管疾病的高血糖患者,低血糖可能导致脑血管灌注不足,引发脑缺血事件等。这类患者在降糖过程中需要综合评估其基础疾病情况,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最大程度避免因过快降糖引发基础疾病的恶化,降糖方案的选择和调整需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糖以及基础疾病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高血糖患者认为血糖降得越快越好是不正确的,过快降糖会带来诸多健康风险,不同人群在降糖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平稳降糖的策略,以保障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