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有什么特征
缺铁性贫血会使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且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及大小不均,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其变化可辅助判断治疗效果等,不同年龄人群各项指标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且儿童相关指标变化对病情评估更重要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
1.红细胞计数(RBC):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通常会降低。这是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导致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儿童会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如6个月~2岁儿童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为$(3.0~4.0)×10^{12}/L$等,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会低于相应正常范围下限。
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是缺铁性贫血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儿童也因年龄而异,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110~140g/L等,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会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且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降低。例如,MCV正常参考值成年人为80~100fL,MCH正常参考值成年人为27~34pg,MCHC正常参考值成年人为320~360g/L,缺铁性贫血时这些指标会低于正常范围。
二、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除了上述MCV、MCH、MCHC降低外,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大。这种形态学改变是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从而使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这种形态学改变的表现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能会因缺铁程度不同而在形态学改变的程度上有所差异,例如婴儿缺铁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可能更早出现红细胞形态的明显异常。
2.红细胞大小不均: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还可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均现象,这是因为铁缺乏影响了红细胞的均匀生成,导致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细胞。对于儿童来说,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氧气运输等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其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缺铁性贫血的严重程度。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1.一般情况: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缺铁性贫血时,骨髓造血功能会相应作出一定反应,早期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代偿。但如果缺铁情况严重,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会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有所不同,如成人网织红细胞正常参考值为0.5%~1.5%,绝对值为$(24~84)×10^{9}/L$,儿童的正常参考值会因年龄而异,一般相对成人稍高一些,在评估缺铁性贫血时需要结合年龄对应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否正常。
2.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等情况。如果经过补铁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逐渐升高,往往提示治疗有效,骨髓造血功能在逐渐恢复;如果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不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其他影响造血的因素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和病情转归尤为重要,需要定期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来调整治疗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