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状
乳糖不耐受是因乳糖酶分泌不足致母乳或牛乳中乳糖不能完全消化分解引发非感染性腹泻,有胃肠道症状(腹泻、腹胀、腹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哭闹不安),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婴幼儿、老年人、有肠道疾病史人群各有注意事项,了解其症状及不同人群表现对早期发现处理很重要,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等保证健康。
一、定义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二、主要症状
1.胃肠道症状
腹泻:是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黄色稀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中可能含有泡沫、奶瓣等。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例如,有研究表明,乳糖不耐受患儿摄入乳糖后,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发腹泻。
腹胀: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积聚在肠道内引起腹胀。婴儿可能会出现腹部膨隆,频繁排气等表现。
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隐痛或绞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这是由于肠道蠕动紊乱以及气体积聚等因素刺激肠道神经所致。
2.其他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当乳糖不耐受引起肠道不适时,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恶心呕吐,尤其是婴儿,可能表现为吐奶现象。这是因为胃肠道受到刺激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部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
哭闹不安:婴儿乳糖不耐受时,除了上述胃肠道症状外,还常表现为哭闹不安,难以安抚。这是因为腹部不适导致婴儿身体不舒服,通过哭闹来表达。
三、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1.婴幼儿
母乳喂养的婴儿乳糖不耐受时,可能在喂养后不久就出现腹泻,粪便呈黄色稀便,有酸臭味,可能伴有泡沫。同时,婴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睡眠不佳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儿自身乳糖酶分泌不足,而母乳中含有乳糖,无法充分消化导致。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可能对配方奶中的乳糖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与母乳喂养婴儿类似的腹泻、腹胀等症状,还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为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2.儿童及成人
儿童乳糖不耐受可能在摄入含乳糖食物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如青少年饮用牛奶后可能很快出现腹痛、腹泻等表现,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成人乳糖不耐受者在食用牛奶、奶酪等富含乳糖的食物后,也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泻、腹胀等,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成人乳糖不耐受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疾病等有关,比如肠道感染后可能暂时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
对于母乳喂养的乳糖不耐受婴儿,母亲应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减少高乳糖食物的摄入,如牛奶等,以免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加重症状。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婴儿营养摄入。
配方奶喂养的乳糖不耐受婴儿,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在更换奶粉时要逐渐过渡,让婴儿肠道有适应过程。并且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方法和卫生,避免引起其他肠道感染。
2.老年人
老年人乳糖不耐受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乳糖酶活性下降有关。在饮食方面,要避免大量饮用牛奶等富含乳糖的饮品,可以选择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因为其中的乳糖已经被部分分解,相对容易消化。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通过其他食物补充钙等营养物质。
3.有肠道疾病史人群
本身患有肠道疾病,如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在饮食上要更加谨慎,严格控制乳糖的摄入,同时积极治疗肠道原发疾病,因为肠道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和肠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功能。
总之,了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该问题非常重要,不同人群有其不同的表现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饮食调整等,以缓解症状,保证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