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铁性贫血怎么补
孕期需通过饮食调整(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搭配富含维生素C食物促进铁吸收)、选择合适铁剂(注意服用时间及禁忌)、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贫血情况,高龄、有基础疾病、多胎妊娠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以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
一、饮食调整
1.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
红肉:如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左右,猪肉含铁量也较为可观,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高,孕期可适当增加红肉的摄入,但要注意选择新鲜、优质的红肉,同时避免过度烹饪导致营养流失。
动物肝脏:猪肝是常见的富含铁的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量可达22.6毫克,且其含铁量高、吸收率好,但由于肝脏是代谢器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等,不宜过量食用,每周食用1-2次,每次50克左右较为合适。
豆类:像红豆、黑豆等,以红豆为例,每100克红豆含铁量约为7.4毫克,豆类不仅含铁,还富含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可做成红豆粥、黑豆豆浆等食用,增加饮食的多样性。
绿叶蔬菜:菠菜每100克含铁量约为2.9毫克,其他绿叶蔬菜如苋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铁,在烹饪绿叶蔬菜时,可先焯水,以减少其中草酸的含量,提高铁的吸收率,每天保证摄入300-500克的绿叶蔬菜。
2.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在食用含铁食物的同时,搭配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例如吃牛排时搭配一个橙子,或者吃菠菜时搭配一个橘子等,能显著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
二、营养补充剂
1.铁剂的选择:
当饮食调整不能满足孕期铁的需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铁剂。常见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等,但不同铁剂的胃肠道反应可能不同,有的孕妇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在选择铁剂时需要综合考虑。
孕妇在服用铁剂时,一般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铁剂不应与牛奶、浓茶等同服,因为牛奶中的钙等成分会影响铁的吸收,浓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形成沉淀,降低铁的吸收率。
三、定期监测
1.血常规检查:
孕期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一般在孕中期开始,每1-2个月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来监测贫血的改善情况。如果血红蛋白浓度持续低于正常范围,提示缺铁性贫血可能未得到有效纠正,需要进一步调整饮食或增加铁剂的补充量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等变化,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通常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也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有所下降,对铁的吸收利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高龄孕妇除了要严格按照上述饮食和监测要求进行外,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血常规的变化,一旦发现贫血相关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有基础疾病的孕妇:
对于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的孕妇,如胃溃疡、胃炎等,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这类孕妇在进行缺铁性贫血的纠正时,除了补充铁剂等常规措施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铁的吸收利用。例如,患有胃溃疡的孕妇需要在治疗胃溃疡的基础上进行铁的补充,并且要注意铁剂对胃黏膜的刺激可能会加重胃溃疡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多胎妊娠孕妇:
多胎妊娠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比单胎妊娠孕妇明显增加,因为需要同时满足多个胎儿的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所以多胎妊娠孕妇更要注重饮食中铁的摄入,必要时要更早地开始补充铁剂,并加强血常规的监测频率,确保铁的供应充足,以保障孕妇自身和多个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