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改变等可初步判断及提示)、铁代谢相关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等用于判断铁储存及结合情况)、骨髓象检查(可见骨髓增生活跃等改变以排除其他贫血)及其他检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粪便潜血试验等辅助诊断及排查病因)
一、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测定: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血红蛋白值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参考值下限可提示贫血。一般来说,6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小儿血红蛋白<120g/L考虑贫血。通过血红蛋白的数值可初步判断贫血的程度,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为90-110g/L(6个月-6岁)或90-120g/L(6岁以上),中度贫血为60-90g/L,重度贫血为30-60g/L,极重度贫血<30g/L。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通常也会降低,红细胞形态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g/L,这些形态学改变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小儿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例如新生儿MCV为97-109fl,MCH为30-36pg,MCHC为320-360g/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值靠近。
二、铁代谢相关检查
1.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血清铁蛋白<12μ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它能较早地反映体内铁储存情况,对于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在婴幼儿、儿童生长发育快速阶段,血清铁蛋白水平易受铁储存情况影响,若此指标降低需高度警惕缺铁可能。
2.血清铁:血清铁降低,通常<10.7μmol/L,不过血清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等炎症状态下可能会出现波动,所以单纯血清铁降低不能完全确诊缺铁性贫血,但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总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增高,正常情况下总铁结合力为50-77μmol/L,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64.4μmol/L,这是因为机体为了摄取更多铁,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导致总铁结合力升高。
4.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15%,该指标能更直接反映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情况,有助于诊断缺铁性贫血。
三、骨髓象检查
1.骨髓涂片:骨髓涂片检查可见骨髓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呈核老浆幼现象。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通过骨髓象检查可以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地中海贫血骨髓象有其独特表现,而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主要是红系增生为主的改变。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骨髓穿刺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要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和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关注患儿在穿刺后的局部护理,观察有无出血、红肿等情况。
四、其他检查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FEP>0.9μmol/L(全血),缺铁时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血红素,导致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它也是反映铁缺乏的一个指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存在铁摄入不足等情况,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可能会出现异常升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2.粪便潜血试验:对于怀疑有慢性失血情况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患儿,需要进行粪便潜血试验,以排查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如果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慢性失血,需要进一步查找出血原因,如检查消化道是否有溃疡、息肉等病变,这对于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有相关症状的儿童,更需要关注粪便潜血试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