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血常规单子
缺铁性贫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及意义包括: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降低且Hb降低更明显,不同年龄段正常范围不同,不合理饮食易致异常;红细胞压积(HCT)降低,有慢性失血病史者易患缺铁性贫血致其异常;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女性因生理周期等更易出现相关表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儿童生长发育及不良生活方式易影响其变化;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疾病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变化需综合分析。
一、血常规中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指标及意义
(一)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
1.指标变化: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会降低,且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可考虑为贫血。这是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使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正常血红蛋白值范围不同。例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110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120g/L就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在判断缺铁性贫血时需结合年龄对应的正常范围来评估。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素食、节食等不合理饮食方式的人群,由于铁摄入不足,更容易出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二)红细胞压积(HCT)
1.指标变化: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会降低,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比例,红细胞数量减少会导致红细胞压积下降。
2.病史影响:有慢性失血病史的人群,如长期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出血等,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进而影响红细胞压积,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压积异常时,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慢性失血等病因。
(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指标变化: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所以MCV会降低,正常范围一般是80-100fl,缺铁性贫血时可低于80fl;MCH也会降低,正常约27-34pg,缺铁性贫血时可低于27pg;MCHC同样降低,正常范围是320-360g/L,缺铁性贫血时可低于320g/L。这是因为铁缺乏影响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内含血红蛋白减少。
2.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血常规指标上的上述变化特点基本一致,但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在有慢性失血时更易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表现。
二、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查的其他相关信息
(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1.指标变化:缺铁性贫血患者RDW可升高,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性,缺铁性贫血时由于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体积差异增大,从而使RDW升高。
2.年龄与生活方式综合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存在缺铁情况,相比成年人可能更快出现RDW的变化,同时,儿童挑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缺铁风险,进而影响RDW指标。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
1.指标变化: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早期骨髓会代偿性增生,释放网织红细胞入血,所以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若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需考虑是否合并其他造血系统疾病等情况。
2.病史与特殊人群:对于有慢性疾病病史的特殊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发生缺铁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要综合分析血常规其他指标及病史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