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孕期缺铁性贫血是孕妇因铁摄入不足、需求增加等致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状况,产检通过血常规等筛查,结合血清铁等指标诊断,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并搭配促进铁吸收食物)、生活方式调整(适当运动、充足休息)来干预,不同年龄、有特殊病史等的孕妇需特别关注,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改善孕期缺铁性贫血
一、孕期缺铁性贫血的定义与危害
孕期缺铁性贫血是指孕妇在孕期因铁摄入不足、需求增加等原因导致体内铁缺乏,进而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状况。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孕期孕妇血容量增加,胎儿生长发育也需要铁,若缺铁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增加孕妇产后出血等风险。
二、孕期缺铁性贫血的筛查与诊断
筛查:孕期一般会在产检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初步筛查是否存在贫血情况,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是重要的筛查依据。
诊断: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非孕期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110-150g/L,孕期由于血液稀释等因素,一般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00g/L可考虑为缺铁性贫血,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血清铁、铁蛋白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血清铁降低、铁蛋白降低等可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三、孕期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整
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
红色肉类:如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较高,且铁的吸收率相对较好,孕期可适当增加摄入,但要注意选择新鲜、品质有保障的肉类,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炖煮等,避免过度煎烤产生有害物质。
动物肝脏:猪肝等动物肝脏含铁量非常丰富,不过由于肝脏是解毒器官,孕妇食用时要注意适量,每周可食用1-2次,每次控制在50克左右,以获取铁的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等。
豆类及豆制品:像红豆、黑豆等豆类,每100克红豆中铁含量较高,可通过制作红豆粥等方式食用;豆腐等豆制品也含有一定量的铁,孕期可将其纳入日常饮食搭配中。
绿叶蔬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含有一定量的铁,同时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孕期应保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绿叶蔬菜,如每天可食用200-300克的绿叶蔬菜。
搭配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水果,在食用含铁食物的同时搭配这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铁的吸收。例如,吃红烧牛肉时搭配一个橙子,有助于铁的吸收利用。
四、孕期缺铁性贫血的非药物干预其他方面
生活方式调整:
适当运动:孕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等,每天散步20-30分钟左右,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等,以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7-8小时左右,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对于改善贫血状况也有一定帮助。
五、特殊人群(孕期女性)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在孕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孕期都需要重视铁的摄入。年轻孕妇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孕期需求增加也不能忽视;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更易出现缺铁情况,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铁的营养状况。
性别因素:虽然孕期缺铁性贫血是所有孕妇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但女性在孕期的生理变化决定了需要特别关注铁的摄入,男性家属等也应给予孕期女性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做好饮食等方面的调整。
生活方式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节食、偏食等,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需要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病史因素:如果孕妇既往有胃肠道疾病等病史,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这类孕妇更要加强监测和铁的补充措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更细致的管理,比如可能需要选择更容易吸收的铁剂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专业判断,且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