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血象表现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表现包括: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范围约$(4.0~5.5)\times10^{12}/\text{L}$、女性约$(3.5~5.0)\times10^{12}/\text{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120~160g/L、女性约110~150g/L,儿童各年龄段有相应正常范围,缺铁时均降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0g/L;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特殊情况除外。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
1.红细胞计数: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会降低,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约为$(4.0~5.5)\times10^{12}/\text{L}$,成年女性约为$(3.5~5.0)\times10^{12}/\text{L}$,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会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不同,如6个月~2岁婴儿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约为$(3.0~4.0)\times10^{12}/\text{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缺铁性贫血儿童红细胞计数也会出现相应降低。
2.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约为110~150g/L,儿童不同年龄段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也有差异,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为110~140g/L,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会明显降低,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范围下限。这是因为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二、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会降低。正常成人MCV范围约为80~100fL,缺铁性贫血时MCV通常小于80fL。这是由于铁缺乏影响了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体积变小。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MCV正常范围也有特定值,缺铁性贫血儿童MCV同样会低于正常范围,其发生机制与成人相似,都是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进而引起红细胞形态改变。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也会降低,正常成人MCH范围约为27~34pg,缺铁性贫血时MCH小于27pg。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铁缺乏使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从而导致MCH降低。儿童患者MCH也会出现相应降低,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降低,正常成人MCHC范围约为320~360g/L,缺铁性贫血时MCHC小于320g/L。这是因为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所致。儿童缺铁性贫血患者MCHC也会低于正常范围,体现了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特征。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缺铁性贫血时,机体为了代偿贫血状况,骨髓造血功能会有所活跃,网织红细胞释放增加,所以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但一般不会显著升高。对于儿童患者,同样可能出现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情况,这是机体对贫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通过促进骨髓造血来试图纠正贫血状态。
四、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白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血小板主要与止血凝血相关,缺铁性贫血主要影响的是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通常不会直接影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但需要注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的改变,但这并非缺铁性贫血本身的血象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多保持正常范围,但同样要结合整体病情综合判断,若有其他伴随情况需进一步排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