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贫血是怎么回事
妊娠合并贫血是孕妇孕期发生的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的贫血现象,常见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因孕期铁需求增、摄入不足等)和巨幼细胞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等),对孕妇影响有器官供氧不足等,对胎儿有生长受限等影响,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预防需饮食调整等,治疗分缺铁性和巨幼细胞贫血的补充相应营养素等,不同人群如年轻、高龄孕妇等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常见类型及相关因素
缺铁性贫血:孕期铁的需要量增加,是最常见的类型。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多,若膳食中铁摄入不足,如孕妇日常饮食中铁含量较低,且未额外补充足够的铁剂,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胎儿生长发育需要从母体摄取铁,胎盘也会储存铁等营养物质,若孕妇铁储备不足,更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引起。叶酸缺乏可能是因为孕妇摄入不足,比如长期食用烹煮过度的食物,导致叶酸被破坏;或者是机体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孕期女性新陈代谢加快,对叶酸的需求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就会引发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缺乏则多与孕妇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如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进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
妊娠合并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孕妇贫血会导致身体各器官供氧不足,容易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影响孕妇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还会增加孕妇在分娩时的风险,如导致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等。此外,贫血的孕妇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孕妇贫血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体重可能低于同龄正常胎儿。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
妊娠合并贫血的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来判断是否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一般会多次复查血常规,因为孕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判断。
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测定: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体内铁储备情况,若血清铁蛋白降低提示缺铁;叶酸和维生素B测定则能明确是否存在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有助于区分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巨幼细胞贫血等不同类型的贫血。
妊娠合并贫血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预防
饮食调整:孕妇应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的食物。例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多吃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补充营养素:对于存在缺铁风险或已出现轻度贫血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素。尤其是孕前就有贫血倾向或孕期铁储备不足的孕妇,更要注意营养素的补充。
治疗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补充铁剂,同时注意饮食中铁的摄入。铁剂的补充可以选择口服铁剂等,具体的铁剂选择需根据孕妇情况由医生决定。
巨幼细胞贫血:对于叶酸缺乏的孕妇,主要补充叶酸;对于维生素B缺乏的孕妇,主要补充维生素B。同时,也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食物的摄入。
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在妊娠合并贫血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年龄方面:年轻孕妇如果在孕期不注意营养补充,更容易发生妊娠合并贫血。因为年轻孕妇可能自身营养储备相对有限,且孕期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如果不及时调整饮食和补充营养素,就容易出现贫血情况。而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原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也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贫血情况,加强营养监测和补充。
性别方面:妊娠合并贫血主要发生在孕妇身上,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生理变化面临着贫血的风险。男性一般不涉及妊娠合并贫血,但需要在孕妇的孕期保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如帮助孕妇合理安排饮食等。
生活方式方面: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偏食、节食的孕妇,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的概率相对较高。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
病史方面:有既往贫血病史、胃肠道疾病病史等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的风险更高。例如,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孕妇可能存在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贫血相关指标,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保证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