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一般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因素;一般检查观察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红细胞相关指标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骨髓象(增生正常或轻度减低,红系增生明显减低)、血清学(EPO水平显著升高、检测自身抗体)、病因相关检查(病毒学、肿瘤相关检查);鉴别诊断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增生性贫血、继发与原发纯红再障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与一般检查
1.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与先天性因素、病毒感染等相关,成人则需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相关性等情况。例如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有家族遗传倾向相关病史特点;成人若近期有肿瘤病史,需警惕肿瘤相关性纯红再障。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自身免疫性相关的纯红再障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调节等因素有关联,不过并非绝对的性别相关特异性病因指向。
生活方式: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特殊感染史,如病毒感染(parvovirusB19等感染较为相关),有无接触特殊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情况,这些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能与纯红再障的发生相关。
病史: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病史,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纯红再障的风险可能增加,肿瘤患者需排查肿瘤相关性纯红再障。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初步筛选可能的病因线索。
2.一般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如有无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贫血程度可通过面色、甲床等初步判断,但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相关指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极度降低,一般低于0.5%,这是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血常规特征性表现,与其他贫血类型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降低等情况不同。
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这有助于与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相鉴别,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检查
骨髓增生情况:骨髓增生程度一般正常或轻度减低,红系增生明显减低,常低于正常的5%,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比例大致正常。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标本进行镜下观察,可直观看到红系增生受抑制的典型表现,这是诊断纯红再障的关键骨髓象依据之一。
3.血清学检查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血清EPO水平显著升高,因为红系增生受抑制,机体通过反馈机制促使EPO分泌增加来刺激红系造血,这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中EPO水平变化不同,例如缺铁性贫血时EPO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而纯红再障时EPO水平明显升高。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考虑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的纯红再障,需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红细胞抗体等。若存在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因素可能参与纯红再障的发病,如部分自身免疫性纯红再障患者可检测到抗红细胞抗体阳性。
4.病因相关检查
病毒学检查:检测parvovirusB19等相关病毒感染指标,如血清中parvovirusB19的IgM抗体等,若阳性提示近期parvovirusB19感染可能是纯红再障的病因之一。
肿瘤相关检查:对于成人患者,需进行肿瘤相关筛查,如影像学检查(胸部CT、腹部B超等)排查实体肿瘤,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排除肿瘤相关性纯红再障。
三、鉴别诊断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而纯红再障主要是单纯红系造血受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通过血常规和骨髓象可进行鉴别。
2.缺铁性贫血等其他增生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等增生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骨髓红系增生活跃,而纯红再障网织红细胞极度降低,骨髓红系增生明显减低,可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鉴别。
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情况与原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于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的纯红再障,需与原发性纯红再障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病因相关检查来明确是继发还是原发的纯红再障情况。例如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纯红再障,除了有纯红再障的实验室表现外,还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证据,而原发性纯红再障则无明确的继发因素可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