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指标
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4.0\sim5.5)\times10^{12}/L$、成年女性$(3.5\sim5.0)\times10^{12}/L$,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降低;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120\sim160g/L$、成年女性$110\sim150g/L$,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比容$0.40\sim0.50$、成年女性$0.37\sim0.48$,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比容降低;成年红细胞平均体积参考值$80\sim100fL$,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成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参考值$27\sim34pg$,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成年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320\sim360g/L$,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孕妇、长期素食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在缺铁性贫血时各指标有相应变化及意义。
一、红细胞计数(RBC)
1.指标数值及意义: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通常会降低。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sim5.5)\times10^{12}/L$,成年女性为$(3.5\sim5.0)\times10^{12}/L$。红细胞计数降低反映了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使得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不足。在儿童群体中,不同年龄段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不同,例如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约为$(6.0\sim7.0)\times10^{12}/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对于有缺铁性贫血病史的患者,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反映贫血的控制情况,若经过补铁等治疗后红细胞计数逐渐回升,提示治疗有一定效果。
二、血红蛋白浓度(Hb)
1.指标数值及意义: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明显降低。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为$120\sim160g/L$,成年女性为$110\sim150g/L$,儿童不同年龄段有相应参考范围,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参考值为$110\sim140g/L$。缺铁性贫血时,由于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对于女性患者,由于月经等生理性失血因素,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此时监测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尤为重要。在儿童中,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易出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缺铁性贫血情况。
三、红细胞比容(HCT)
1.指标数值及意义: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比容通常降低。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0.40\sim0.50$,成年女性为$0.37\sim0.48$。其降低是因为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使得红细胞总体积在全血中的占比下降。在老年人中,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铁的吸收利用可能存在障碍,更容易出现红细胞比容降低的缺铁性贫血,需要密切关注该指标变化来评估贫血状态。
四、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1.指标数值及意义: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参考值成年人为$80\sim100fL$。红细胞平均体积反映了每个红细胞的平均大小,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体积变小,所以MCV降低。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存在缺铁情况,MCV会较早出现降低,通过监测MCV可以早期发现可能的缺铁性贫血倾向。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素食者,由于铁摄入来源相对单一,更容易出现MCV降低的缺铁性贫血,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来预防。
五、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1.指标数值及意义: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参考值成年人为$27\sim34pg$。MCH反映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以MCH降低。在孕妇群体中,由于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铁,孕妇本身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此时MCH降低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个指标,需要及时补充铁剂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求。
六、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指标数值及意义: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参考值成年人为$320\sim360g/L$。MCHC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MCHC降低。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影响铁的代谢,容易并发缺铁性贫血,此时监测MCHC可以辅助判断贫血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