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坏处
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带来血液系统相关损害,包括贫血致机体各器官供氧不足、白细胞减少易引发感染、血小板减少引发出血倾向;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影响,如活动耐力下降、心理负担加重;还存在治疗相关负担,包括经济负担重、治疗过程痛苦,长期规范治疗费用高且治疗有诸多不良反应。
一、血液系统相关损害
(一)贫血相关影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轻度贫血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易疲倦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随着贫血加重,会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以代偿缺氧,可能引发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重度贫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降低等[1]。在儿童患者中,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大脑长期缺氧会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二)白细胞减少带来的感染风险
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其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败血症,败血症病情凶险,可导致患者体温骤升或骤降、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发生严重感染,且感染后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及时的抗感染治疗。
(三)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使得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相对少见但更为严重,如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呕血、黑便,颅内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在女性患者中,月经量过多也是常见的出血表现之一,长期月经量过多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进一步加重。对于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血风险更高,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血管弹性差,出血后止血困难,且出血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二、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一)活动耐力下降
由于贫血、感染等多种因素,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原本可以从事的轻度体力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都会感到吃力。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活动量,甚至长期卧床休息,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工作状态。例如,年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原本有工作,因体力不支可能需要请假或更换工作强度较低的岗位,而对于儿童患者,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玩耍,限制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活动。
(二)心理负担加重
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长期治疗的痛苦以及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心病情恶化、治疗效果等,抑郁则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自卑等。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儿童患者,长期患病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长期不良影响,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疏导。
三、治疗相关的负担
(一)经济负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如输血、抗感染等)和针对病因的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输血治疗需要反复输入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制品,费用较高;免疫抑制剂治疗疗程长,药物费用昂贵;造血干细胞移植则需要高额的移植费用以及移植后的抗排异等后续治疗费用。这对于患者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甚至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儿童患者的治疗费用可能因其生长发育特点和治疗方案的特殊性而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儿童的体重、器官功能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成本。
(二)治疗过程的痛苦
治疗过程中患者会经历多种痛苦。例如,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打击,导致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加重等不良反应。这些治疗相关的痛苦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舒适度,还可能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对于儿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可能对其身心发展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安抚和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6):441-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