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吃什么补铁
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有红色肉类、禽类,其含铁量及不同人群食用注意事项不同且血红素铁易吸收;富含非血红素铁的植物性食物有豆类、绿叶蔬菜,不同豆类和绿叶蔬菜含铁量不同,且非血红素铁吸收受维生素C等影响;含铁的强化食品如强化铁的谷物,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同时铁的吸收受维生素C等促进因素和植酸盐、浓茶等抑制因素影响,应合理选择食物、注意相关因素来补充铁元素改善缺铁性贫血
一、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
(一)红色肉类
1.具体食物及含铁量:牛肉、猪肉等红色肉类是血红素铁的良好来源,每100克牛肉中含铁约2.8毫克左右,猪肉含铁量与之相近。
2.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对于儿童,需注意烹饪方式,确保肉质鲜嫩易于咀嚼消化;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适当增加摄入来补充因失血丢失的铁;而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烹饪时可做得更软烂些。
3.作用机制:血红素铁的结构与人体体内的铁运输形式相似,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能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善缺铁性贫血状况。
(二)禽类
1.具体食物及含铁量:鸡肉、鸭肉等禽类每100克含铁量大概在1-2毫克左右,如每100克鸡肉含铁约1.4毫克。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儿童食用时要去除骨头等可能导致卡喉的部位;对于患有痛风的人群,需注意禽类嘌呤含量,适量食用;孕妇可将禽类作为日常补铁食物的一部分,但要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吸收优势:禽类中的铁同样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提升体内铁水平。
二、富含非血红素铁的植物性食物
(一)豆类
1.具体食物及含铁量:黑豆每100克含铁量约7毫克,红豆每100克含铁量大概在7.4毫克左右。
2.生活方式影响:对于素食者来说,豆类是重要的补铁来源;但如果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群,大量食用豆类可能会引起腹胀等不适,需适量食用并注意烹饪方法,如煮熟煮透以减少胃肠刺激。
3.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特点: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相对血红素铁较低,但其富含的维生素C等可促进其吸收,在食用豆类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能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
(二)绿叶蔬菜
1.具体食物及含铁量:菠菜每100克含铁约2.9毫克,苋菜每100克含铁量可达3.4毫克左右。
2.特殊人群情况:孕妇食用绿叶蔬菜有助于补铁,但要注意烹饪时避免过度烹饪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对于儿童,要注意选择鲜嫩的绿叶蔬菜,并合理烹饪,如清炒等,保证营养摄入且易于消化;老年人如果有便秘情况,可选择膳食纤维含量适中的绿叶蔬菜,既能补铁又可预防便秘,但烹饪时要做得软烂。
3.促进吸收要点:绿叶蔬菜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在食用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促进铁的吸收,同时要注意避免与影响铁吸收的物质如浓茶等同时食用。
三、含铁的强化食品
(一)强化铁的谷物
1.具体产品及含铁情况:市场上有很多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全麦面包等,婴儿米粉每100克含铁量可能在5-10毫克左右(不同品牌略有差异),全麦面包每100克含铁量也能达到一定数值。
2.针对人群及注意事项:婴儿可选择合适的强化铁婴儿米粉来补充铁元素,但要按照婴儿的月龄和食量合理添加;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强化铁的谷物也是方便的补铁来源,但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要选择无糖或低糖的强化铁谷物产品;老年人食用强化铁谷物时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关注血糖等指标变化。
3.补充优势:强化铁的食品能精准补充铁元素,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婴儿、饮食不均衡人群等是方便有效的补铁途径。
四、其他补铁相关注意事项
(一)铁的吸收促进因素
1.维生素C:如前面所述,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在食用富含非血红素铁食物时搭配这些水果,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约4-5倍。
2.酸性环境:胃酸有助于非血红素铁的溶解和吸收,所以在进食富含非血红素铁食物时,可适当摄入一些酸性食物或饮品,如柠檬汁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刺激胃肠道。
(二)铁的吸收抑制因素
1.植酸盐和草酸盐:像全麦面包中的植酸盐、菠菜中的草酸盐等会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在食用富含植酸盐和草酸盐的食物时,要注意合理搭配,如先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再吃这类食物,或通过合理烹饪减少植酸盐和草酸盐的含量。
2.浓茶和咖啡:浓茶中含有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从而抑制铁的吸收,咖啡中的某些成分也会干扰铁的吸收,所以在补铁期间应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和咖啡。
总之,通过合理选择富含铁的食物,注意促进铁吸收的因素和避免抑制铁吸收的因素,能够有效地补充铁元素来改善缺铁性贫血状况,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