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该怎么补
为改善缺铁状况可从饮食补充、铁剂补充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和定期监测入手。饮食上要增加富含铁食物摄入并注意搭配促进吸收;铁剂可按种类选择并注意服用事项;孕妇、儿童、老年人补铁各有注意要点;需定期通过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监测评估补铁效果。
一、饮食补充
1.增加富含铁食物摄入:
肉类:红肉(如牛肉、猪肉等)是血红素铁的良好来源,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较高。例如,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且人体对其吸收利用率可达20%左右。动物肝脏也是不错的选择,猪肝每100克含铁量约为22.6毫克,不过由于肝脏是代谢器官,不宜过量食用,每周1-2次,每次50克左右较为适宜。
鱼类:某些鱼类含铁量也较为可观,如鲫鱼每100克含铁量约为1.3毫克,而且鱼类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益。
豆类:红豆每100克含铁量约为7.4毫克,黑豆每100克含铁量约为7毫克,可以通过煮粥、打豆浆等方式摄入。
蛋类:鸡蛋是常见的食物,每100克鸡蛋含铁量约为2.7毫克,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蔬菜:菠菜每100克含铁量约为2.9毫克,但菠菜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低,不过可以通过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促进其吸收,如菠菜炒虾仁,虾仁富含蛋白质,同时维生素C能促进菠菜中铁的吸收。
水果:红枣每100克含铁量约为2.3毫克,同时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作为辅助补铁的水果,但不能仅依赖红枣补铁,因为其含铁量相对有限。
2.注意饮食搭配促进铁吸收:
维生素C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所以在补充铁的同时,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青椒等。例如,在吃菠菜时搭配一个橙子,就能显著提高菠菜中铁的吸收率。
避免同时摄入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铁的吸收率。
二、铁剂补充
1.铁剂种类选择:
常见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硫酸亚铁价格相对较为便宜,但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富马酸亚铁含铁量较高,每克富马酸亚铁含铁量约为330毫克,且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
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可选择口感较好的儿童专用铁剂,如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其口感相对较好,更适合儿童服用。
2.铁剂服用注意事项:
铁剂一般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例如,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用硫酸亚铁,可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铁剂不要与牛奶同服,因为牛奶中的钙会影响铁的吸收。
服用铁剂期间,大便可能会变黑,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出现黑便伴有腹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补铁注意事项
1.孕妇:
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因为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铁来合成血红蛋白等。孕妇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等。孕妇应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鱼类、豆类等,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在孕期的不同阶段,铁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一般建议从孕中期开始适当增加铁的摄入,可通过饮食或铁剂补充来满足需求。
2.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量较大。如果儿童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免疫力下降等。儿童补铁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铁,如保证肉类、蛋类、蔬菜等食物的摄入。如果需要补充铁剂,应选择儿童专用的、口感好的铁剂,并且在家长的监护下服用,避免儿童误服过量铁剂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例如,儿童服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时,要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服用,不能自行增加剂量。
3.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下降,铁的吸收能力可能会减弱,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慢性肾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铁的代谢。老年人补铁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等,对于缺铁较为严重的老年人,可在医生评估后适当补充铁剂,但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等问题。例如,老年人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医生铁剂与其他药物是否会产生相互作用。
四、定期监测
1.血常规监测: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来评估补铁的效果。一般建议在开始补铁后1-2周复查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如果血红蛋白逐渐上升,说明补铁治疗有效;如果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或下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应在120-160g/L,成年女性应在110-150g/L,儿童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通过定期监测血常规可以动态掌握患者的贫血纠正情况。
2.铁代谢指标监测:
还可以监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铁代谢指标来更准确地评估铁的状况。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存的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男性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约为30-400μg/L,女性约为15-200μg/L。血清铁正常范围男性约为11-30μmol/L,女性约为9-27μmol/L。通过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铁剂的补充剂量和疗程,确保补铁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