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一种血糖过低导致身体器官能量供应不足出现症状的病理状态,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表现,由糖尿病相关因素(降糖药物使用不当、胰岛β细胞肿瘤)和非糖尿病相关因素(饮食、运动、肝肾功能不全)引发,通过血糖测定和Whipple三联征诊断,轻症可口服含糖食物,重症需急救处理,糖尿病患者要合理用药、规律饮食、适度运动,非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饮食和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来预防。
一、低血糖的定义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是由于血糖水平过低,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等对葡萄糖依赖较高的器官得不到充足能量供应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低血糖的发生机制
正常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调节机制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当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以升高血糖。如果这些调节机制出现异常,或者机体摄入糖过少、消耗过多等情况,就会导致血糖过低引发低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如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服用不合理等,容易出现低血糖;长期饥饿、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能量等非糖尿病人群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二、低血糖的症状表现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患者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强烈等表现。这是因为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所致。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时,往往首先感觉心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同时大量出汗,感觉非常饿。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随着低血糖的加重,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因为大脑缺乏葡萄糖供应,功能受到影响。轻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表现为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能陷入昏迷,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低血糖时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人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三、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糖尿病相关因素
降糖药物使用不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过大,或者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就容易导致低血糖。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若胰岛素用量调整不合适则极易发生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如磺脲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若药物剂量过大或患者饮食摄入减少等情况,也会引发低血糖。
胰岛β细胞肿瘤:胰岛β细胞肿瘤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降低,引发低血糖反复发作。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治疗。
2.非糖尿病相关因素
饮食因素:长时间不进食或者进食量过少,比如减肥人群过度节食,就可能导致血糖来源不足而发生低血糖。另外,空腹大量饮酒也可能引发低血糖,因为酒精会干扰肝脏的糖代谢,抑制肝糖原分解等过程。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能量,身体消耗的葡萄糖过多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也会出现低血糖。例如,一些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补充能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
肝肾功能不全:肝脏是储存糖原和进行糖异生的重要器官,肾功能不全也会影响身体的代谢等功能。肝肾功能不全时,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低血糖。比如,严重肝病患者肝脏储存糖原和糖异生的功能减弱,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可能因为代谢紊乱等原因出现低血糖。
四、低血糖的诊断
1.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诊断低血糖的关键。对于有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立即测定血糖。如果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成年人<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同时伴有相应的低血糖症状,即可考虑低血糖的诊断。
2.Whipple三联征: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低于正常;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这是经典的低血糖诊断标准,对于明确低血糖的存在有重要意义。例如,患者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测血糖低,补充糖分后症状缓解,就符合Whipple三联征。
五、低血糖的处理
1.轻症低血糖处理:如果患者意识清楚,能够口服食物,可立即给予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含糖饮料等。一般在进食15-20分钟后复测血糖,观察血糖是否回升。
2.重症低血糖处理:对于意识不清的低血糖患者,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给予胰高血糖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同时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如果有条件,应立即进行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来纠正低血糖。
六、低血糖的预防
1.糖尿病患者预防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准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并且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药物与饮食的配合。
规律饮食:保持定时定量进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进餐,应适当补充一些含糖类的食物。
适度运动:运动前要适当进食,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糖分。例如,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强度要适中。
2.非糖尿病患者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避免过度节食。对于有空腹饮酒习惯的人,应避免空腹大量饮酒,或者在饮酒前适当进食。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基础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身体调节功能下降,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身边可常备一些含糖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