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检查什么项目
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红细胞形态观察)、铁代谢相关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骨髓象检查(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及其他相关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通过这些检查可从不同方面判断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及相关情况,如血常规可发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等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铁代谢相关检查能反映铁储存和利用情况,骨髓象检查可观察骨髓增生及铁染色情况,其他检查可排查病因等。
一、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计数正常成年男性约(4.0-5.5)×1012/L,成年女性约(3.5-5.0)×1012/L;血红蛋白正常成年男性约120-160g/L,成年女性约110-150g/L。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会降低,且以血红蛋白降低更为明显,一般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g/L。这是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色素降低。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参考值不同,例如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110-160g/L,6-14岁儿童约120-160g/L,缺铁性贫血时同样会出现上述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且可根据儿童年龄判断贫血程度,如血红蛋白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30g/L为极重度贫血。
2.红细胞形态观察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大。这是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的典型表现,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可以直观地发现这种形态学改变,对于初步判断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素食或有慢性失血等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医生可以根据形态学改变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铁代谢相关检查
1.血清铁(SI)
血清铁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约11-30μmol/L,成年女性约9-27μmol/L。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降低,一般<10.7μmol/L。血清铁是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缺铁时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减少,所以血清铁水平下降。在儿童中,血清铁的正常参考值也随年龄有所不同,例如新生儿血清铁较高,约18-44μmol/L,1个月后逐渐降低,1岁时约9-27μmol/L,缺铁性贫血时同样会出现血清铁降低的情况,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2.总铁结合力(TIBC)
总铁结合力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约50-77μmol/L,成年女性约54-77μmol/L。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升高,可>64.4μmol/L。因为缺铁时,机体为了摄取更多的铁,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导致总铁结合力升高。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总铁结合力的正常范围有差异,在儿童中也需要根据其年龄来判断总铁结合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当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升高,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改变。
3.转铁蛋白饱和度(TS)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参考值约15%-50%。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常<15%。转铁蛋白饱和度是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反映了转铁蛋白的饱和程度,缺铁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所以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降低。在特殊人群中,如孕妇由于生理需要量增加,更容易出现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的情况,医生需要结合孕妇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4.血清铁蛋白(SF)
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正常参考值男性约30-400μg/L,女性约15-200μg/L。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血清铁蛋白能较敏感地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情况,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儿童来说,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也有年龄差异,例如3个月-15岁儿童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约10-100μg/L,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会明显降低,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可以早期发现缺铁的情况。
三、骨髓象检查
1.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涂片可见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例降低。红系中早幼红、中幼红增多,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少,染色偏蓝,呈“核老质幼”现象。这是因为缺铁时,红细胞的发育受到影响,红系代偿性增生,但由于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骨髓象检查对于明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一些不典型病例中,通过骨髓象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骨髓象的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的红系增生及形态学改变的特点是相似的。
2.骨髓铁染色
骨髓铁染色可见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可染铁是体内储存铁的形式,缺铁时骨髓小粒中的可染铁减少甚至消失,铁粒幼细胞是指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缺铁时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之一,能够直接反映体内铁储存的情况,对于确诊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骨髓铁染色都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中,骨髓铁染色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诊断作用。
四、其他相关检查
1.粪便隐血试验
对于怀疑有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道肿瘤等引起的慢性失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饮酒、有不良饮食习惯等人群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疾病导致慢性失血,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筛查是否存在这种情况,从而进一步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对于儿童来说,粪便隐血试验也可以用于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需要注意儿童的粪便收集等操作要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可反映红细胞内缺铁的情况。正常参考值约2.2-4.7mg/L。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内缺铁,细胞需要更多地摄取转铁蛋白,导致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可以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辅助诊断指标。在特殊人群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中,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也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分析,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及缺铁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