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为什么会引起体循环淤血
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是因右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致右心排血量减少,引发体循环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具体包括右心室射血功能减退使右心房压力升高阻碍静脉回流,以及体循环静脉压升高致肝淤血、下肢水肿等,不同人群因基础健康状况差异表现和程度或有不同,但基本病理机制相似。
1.右心室射血功能减退
正常情况下,右心室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泵入肺动脉。当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收缩力减弱,射血分数降低,使得右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多,右心房压力升高。例如,在一些因冠心病导致右心室心肌缺血、坏死而引发右心衰竭的患者中,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
右心房压力升高后,会阻碍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上腔静脉收集头颈部及上肢的静脉血,下腔静脉收集下肢、腹部等部位的静脉血,当右心房压力增高时,这些部位的血液回流受到限制,血液淤积在体循环静脉系统中。
2.体循环静脉压升高
右心衰竭导致右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以肝脏为例,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会使肝静脉回流受阻,肝窦淤血,肝脏体积增大,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等症状。在长期右心衰竭的患者中,还可能出现肝淤血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体循环静脉压升高还会使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例如,下肢静脉压升高时,会导致下肢水肿,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而淋巴回流不能及时将过多的液体引流,从而造成下肢水肿。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血管弹性较差,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更易导致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相关表现,且恢复相对较慢。对于患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受累的患者,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的发生机制与上述情况类似,但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治疗。
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右心室功能、体循环静脉压力等多个环节的改变,不同人群由于基础健康状况等差异,其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病理机制是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