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乳糖不耐受因体内缺乏乳糖酶,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等原因;饮食上可选低/无乳糖食品、用植物奶替代、控制摄入量;可通过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诊断;婴幼儿、老年人、有肠道疾病史人群需注意相关饮食及健康监测事项。
一、明确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乳糖酶缺乏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如某些肠道疾病、年龄增长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出现乳糖酶活性下降的情况,这就容易引发乳糖不耐受。
二、饮食调整策略
1.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市场上有很多低乳糖牛奶,它是经过乳糖酶处理,乳糖含量降低的产品;还有无乳糖奶粉,适合严重乳糖不耐受人群。这些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糖摄入,避免不耐受症状的出现。
2.替代乳制品摄入:可以用植物奶来替代,如豆浆、杏仁奶、燕麦奶等。以豆浆为例,它富含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是很好的乳制品替代选择。但要注意选择无添加糖的豆浆,保证健康。
3.控制乳制品摄入量:对于轻度乳糖不耐受者,可以尝试逐渐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让肠道有一个适应过程。但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灵活调整,一旦出现不适就减少摄入量。
三、医学检测与诊断
1.氢呼气试验:检测时让受检者口服一定量的乳糖,然后定时检测呼气中氢的浓度。如果体内乳糖不耐受,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呼气中氢浓度会升高,通过检测氢浓度可以判断乳糖不耐受情况。
2.乳糖耐量试验:检测前先测定空腹血糖,然后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溶液,之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如果是乳糖不耐受,血糖不会出现明显升高或升高不明显,通过血糖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对于婴儿乳糖不耐受,若为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饮食中乳制品的摄入;若为配方奶喂养,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同时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乳糖不耐受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乳糖不耐受较为常见,在饮食调整时要注重营养均衡,除了植物奶等替代食品外,还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取钙等营养成分,如深绿色蔬菜、坚果等。并且要定期监测身体营养状况,确保身体健康。
3.有肠道疾病史人群:本身患有肠道疾病的人群出现乳糖不耐受时,要更加谨慎调整饮食。例如患有肠炎的人群,在选择替代食品和调整乳制品摄入量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肠道疾病可能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对饮食调整的耐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