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包括:P波提前且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一般正常,较早发生时可轻度延长;下传的QRS波群通常正常,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增宽畸形;大多引起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同年龄人群特点有相似处,女性和男性无本质性别差异,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有影响,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特点叠加基础病电活动特征,孕妇需结合孕期生理变化评估。
1.P波形态:房性早搏的P波提前发生,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通常P波提前出现,且P波,若起源于左心房的房性早搏,P波形态可能较圆钝;起源于右心房的房性早搏,P波形态可能高耸等。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房性早搏的P波形态具有特异性,与窦性P波在形态学上可区分开来,这是因为房性早搏的激动起源于心房的异位部位,导致P波的电活动特征改变。
2.P-R间期:房性早搏的P-R间期一般正常,若房性早搏发生较早,可能会出现P-R间期轻度延长情况。正常窦性心律的P-R间期有其固定范围,而房性早搏时,由于激动从心房异位灶传导至房室结等路径,其P-R间期会呈现相应变化,研究表明多数房性早搏的P-R间期处于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
3.QRS波群:房性早搏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房性早搏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可出现增宽、畸形等情况。一般情况下,房性早搏未伴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群与窦性心律的QRS波群一致,而当存在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群形态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房性早搏的激动在室内传导过程中受到影响导致。
4.代偿间歇:房性早搏大多引起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房性早搏在内的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短于正常窦性P波间距的两倍减去房性早搏本身的时距。例如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间距有规律,而房性早搏时,由于异位激动侵入窦房结,使其节律重整,从而呈现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房性早搏可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完全性代偿间歇时,包含房性早搏的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窦性P波间距的两倍。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房性早搏时心电图特点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心脏电活动。女性和男性在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上无本质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熬夜人群可能更易出现房性早搏,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人群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受基础心脏病史影响。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患者,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会叠加基础心脏疾病的电活动特征。特殊人群如孕妇,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需结合孕期生理变化,在评估时要综合考虑孕期心脏生理改变对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的影响,注意与正常孕期心脏电活动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