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是什么意思
乳糖不耐受是人体因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分解乳制品中乳糖而致肠道不适的状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等类型,临床表现为进食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等诊断,可通过饮食调整、补充酶制剂等应对,儿童和成人需注意相应事项,它是常见消化系统问题,需了解相关方面以保障健康。
一、发生机制
人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分泌乳糖酶,它能将乳糖分解为单糖以便吸收。如果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乳酸、二氧化碳等,使肠道渗透压增高,同时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二、常见类型
1.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常见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者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在一些成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亚洲等黄种人群中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基因表达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相关。
2.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比如感染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肠炎等)、肠道手术等情况后,肠道黏膜受到影响,暂时或长期出现乳糖酶缺乏,从而引起乳糖不耐受。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粪便多为黄色稀便,可能伴有泡沫、酸臭味等,部分人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人群由于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症状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因腹泻影响生长发育,而成人主要是胃肠道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四、诊断方法
1.氢呼气试验:口服一定量的乳糖后,检测呼气中氢的浓度变化。如果氢浓度升高,提示乳糖吸收不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被细菌发酵产生氢,经呼气排出,该方法有一定特异性和敏感性。
2.乳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然后口服一定量乳糖,定期检测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提示乳糖不耐受。不过该方法相对氢呼气试验等应用较少。
3.粪便酸度检测:乳糖不耐受时粪便酸度增高,因为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但该方法特异性不强。
五、应对措施
1.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奶酪、冰淇淋等。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食品,如低乳糖牛奶、舒化奶等,或者用其他不含乳糖的食物替代,如豆类、蛋类、肉类等补充蛋白质,用米粉、面条等补充碳水化合物。
2.酶制剂补充:可以在进食含乳糖食物前补充乳糖酶制剂,帮助消化乳糖,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正确使用。对于儿童来说,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乳糖酶制剂很重要,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乳糖不耐受可能影响营养摄入,需要保证其他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如通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蔬菜、水果等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避免因乳糖不耐受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
成人:成人乳糖不耐受主要影响日常生活,要注意在外出就餐等情况下提前了解食物成分,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如果因乳糖不耐受出现严重腹泻等情况,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总之,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因乳糖酶缺乏导致的常见消化系统问题,通过了解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应对措施等,可以更好地应对乳糖不耐受带来的影响,保障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