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怎么回事
乳糖不耐受是人体因缺乏足够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分解乳糖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不适及其他表现的状况,原因包括先天性和继发性(疾病、年龄因素),临床表现有消化道症状(腹泻、腹胀、腹痛等)和其他表现(恶心、呕吐等),诊断方法有氢呼气试验、乳糖耐受试验、粪便酸度检测,应对措施包括饮食调整(减少乳糖摄入、选择替代食品)、药物辅助(服用乳糖酶制剂)及特殊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注意事项,人们可通过了解相关内容更好应对保障健康。
一、乳糖不耐受的定义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分解乳糖,从而在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引起的一系列消化道不适症状及其他表现的状况。乳糖是奶类中含有的一种糖类,乳糖酶能够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
二、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一)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这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从出生开始就缺乏乳糖酶,非常罕见。
(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1.疾病因素:某些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乳糜泻等,会损伤小肠黏膜,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例如,儿童患轮状病毒肠炎后,肠道黏膜受损,乳糖酶活性下降,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成人患乳糜泻时,小肠绒毛受损,影响乳糖酶的产生和功能。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乳糖酶的活性会逐渐下降,尤其是亚洲人群中,成年后乳糖酶缺乏的比例较高。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婴幼儿时期乳糖酶活性较高,能很好地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而到了成年期,很多人乳糖酶活性降低,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更为普遍。比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乳糖酶分泌减少,饮用牛奶后更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
三、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一)消化道症状
1.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例如,一个乳糖不耐受的儿童饮用牛奶后,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多次稀便。
2.腹胀:肠道内未消化的乳糖发酵产生气体,积聚在肠道内引起腹胀感。成年人在饮用较多含乳糖的饮品后,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
3.腹痛:肠道蠕动紊乱或气体积聚可能导致腹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或胀痛等。
(二)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相对消化道症状来说较为少见。
四、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方法
(一)氢呼气试验
人体摄入乳糖后,未被消化的乳糖在结肠被细菌分解产生氢气,通过检测呼气中氢气的浓度来判断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如果呼气中氢气浓度升高,提示乳糖不耐受。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且是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二)乳糖耐受试验
口服一定量的乳糖,然后定期检测血糖变化。正常情况下,乳糖被消化吸收后血糖会升高,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血糖升高不明显或升高缓慢,通过检测血糖的变化来辅助诊断乳糖不耐受。
(三)粪便酸度检测
由于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产生酸性物质,粪便的酸度会升高,通过检测粪便酸度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五、乳糖不耐受的应对措施
(一)饮食调整
1.减少乳糖摄入:避免食用牛奶、奶酪、冰淇淋等富含乳糖的食物。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食品,如低乳糖牛奶、无乳糖奶粉等。低乳糖牛奶是经过乳糖酶处理,部分乳糖已经被分解的牛奶;无乳糖奶粉则是将乳糖完全去除的奶粉,适合严重乳糖不耐受的人群。
2.选择替代食品:可以用豆浆、杏仁奶、燕麦奶等植物性饮品来替代牛奶,这些植物性饮品一般不含乳糖。同时,一些酸奶如果是经过发酵,其中的乳糖部分被分解,也可以少量食用,但要注意个体差异,部分人可能对酸奶中的乳糖仍不耐受。
(二)药物辅助
对于一些需要短期补充乳糖酶的情况,可以在进食含乳糖食物时服用乳糖酶制剂,帮助消化乳糖。但要注意选择正规的、经过临床验证的乳糖酶制剂。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如果是婴儿出现乳糖不耐受,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含乳糖的食物;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在添加辅食过程中,要注意逐步引入,观察婴儿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乳糖不耐受时,在饮食调整上要更加注重营养的均衡,除了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食品外,还可以通过摄入其他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如豆类、鱼类、蛋类等。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肠道健康。
总之,乳糖不耐受是一种常见的因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的消化问题,通过了解其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应对措施,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保障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