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是指什么
缩窄性心包炎是因心包慢性炎症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病因有感染(如结核性最常见)和非感染(自身免疫病、放射性损伤、创伤等);病理生理是心包弹性降低致心室充盈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及颈静脉怒张、肝大、心包叩击音等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剥离心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保守对症支持。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心包炎较为多见,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等途径累及心包,导致心包出现炎症反应,长期迁延可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其他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也可能引起心包炎,进而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但相对结核性的发生率较低。对于儿童而言,若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需警惕结核性心包炎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在老年人群中,感染因素导致的心包炎也需关注,不同年龄、不同基础健康状况的人群感染病原体的途径和易感性有所不同。
2.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心包组织,引发心包炎症,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逐渐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的人群,需要密切监测心包情况,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心包炎有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的风险。此外,放射性损伤、创伤等也可能引起心包炎症,进而导致缩窄性心包炎。例如胸部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后期发生缩窄性心包炎的概率会增加;胸部受到严重创伤的患者,心包组织受损后也可能出现炎症修复异常,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二、病理生理
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包的弹性降低,心脏在舒张期时,心室不能充分扩张,心室充盈受限,心输出量减少。同时,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升高,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表现。例如体循环淤血可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肺循环淤血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由于心脏功能储备不同,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发生缩窄性心包炎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老年人群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会加重病情的复杂性。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这是由于肺循环淤血,肺换气功能受限导致。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困难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在活动后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老年人群可能在轻微活动时就出现明显呼吸困难。
乏力: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无论哪个年龄阶段,乏力都是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表现。
腹胀、下肢水肿:体循环淤血导致,表现为腹部胀满、下肢水肿等。对于儿童,腹胀可能影响其进食和生长发育;老年人群下肢水肿可能会影响其行走等日常活动,且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情况,水肿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2.体征
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导致颈静脉充盈,颈静脉搏动增强等。
肝大:肝脏淤血肿大,可伴有压痛。
心包叩击音: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异性体征之一,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是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时,受增厚心包的限制,血流突然终止,引起心室壁振动产生的声音。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包增厚、粘连、钙化等情况,还能评估心室的舒张功能等。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对较为安全,老年人群也可较好耐受。
X线检查:可发现心包钙化等征象,有助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心包的增厚、粘连情况以及心脏的形态结构等,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等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但这些检查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例如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血沉可能增快,但血沉增快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
五、治疗
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即心包剥离术。通过手术剥离增厚、粘连甚至钙化的心包,解除对心脏的束缚,改善心脏功能。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等,但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估治疗方案,例如儿童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弱,手术风险需要更谨慎评估;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围手术期管理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