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症状有腹泻、腹胀、肠鸣、排气增多、腹痛等,诊断需要进行乳糖耐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使用益生菌等,预防措施包括早期吸吮和频繁喂奶、注意饮食卫生、观察婴儿反应等,特殊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喂养。
1.乳糖不耐受的定义和症状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症状为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患儿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患儿有回奶或呕吐。患儿还会伴有腹胀、肠鸣、排气增多、腹痛等不适。
2.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儿的症状、喂养史和体格检查来怀疑乳糖不耐受。确诊需要进行乳糖耐量试验、氢呼气试验或粪便酸性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3.治疗方法
调整饮食: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应尽量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如果需要人工喂养,可以选择无乳糖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
补充乳糖酶:对于乳糖不耐受症状较轻的婴儿,可以在每次喂奶前补充乳糖酶。
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
4.预防措施
早期吸吮和频繁喂奶:有助于刺激婴儿的肠道蠕动,促进乳糖酶的分泌。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减少肠道感染的机会。
观察婴儿的反应:每次喂奶后,注意观察婴儿的反应,如有无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5.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由于肠道发育不成熟,乳糖酶分泌相对较少,更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对于早产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喂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患儿: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儿出生后即无乳糖酶,应选择无乳糖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进行喂养。
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如果婴儿患有肠道疾病,如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等,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乳糖酶分泌减少,从而引起继发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下,应在肠道疾病恢复后,逐渐添加乳糖饮食。
总之,对于婴儿乳糖不耐受,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喂养。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