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解除胆道梗阻。一般治疗需卧床休息、保证营养等;抗感染先经验性选用三代头孢等,后据药敏调整;解除梗阻可内镜下治疗或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谨慎、密切观察;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手术风险;妊娠期女性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
一、一般治疗
胆管炎患者需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存在黄疸的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二、抗感染治疗
1.经验性抗感染:胆管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通常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等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根据临床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常见的胆道感染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2.根据药敏调整:在获取胆汁、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提高抗感染效果,减少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三、解除胆道梗阻
1.内镜下治疗:对于因胆管结石等导致胆道梗阻的患者,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进行取石、放置胆管支架等操作,解除梗阻,引流通畅。例如,对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管炎,ERCP取石是常用的有效方法,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迅速缓解胆管炎症状,降低复发风险。
2.手术治疗:若内镜下治疗困难或不适合内镜治疗,如存在复杂胆道解剖结构、严重胆管狭窄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等。手术能直接解除胆道梗阻,控制感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胆管炎时,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抗感染用药选择上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同时,要注意维持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由于儿童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需加强监测。
2.老年人:老年人胆管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解除胆道梗阻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老年人术后恢复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胆管炎患者的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抗感染药物选择要避免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解除梗阻的时机和方式需谨慎权衡,因为手术或内镜操作可能对妊娠造成影响,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