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母乳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乳糖不耐受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非药物干预措施有更换乳糖酶制剂、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法、考虑更换奶粉,婴儿出现吃母乳乳糖不耐受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情况、注意腹部保暖等,母乳喂养母亲保持正常均衡饮食即可。
一、明确乳糖不耐受的类型及原因
乳糖不耐受分为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多与先天性乳糖酶基因缺乏有关,是一种先天性的酶缺乏情况;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则常因肠道疾病等损伤了肠黏膜,导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比如感染性腹泻后可能出现短暂的乳糖不耐受。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更换乳糖酶制剂
可以在每次喂母乳前添加乳糖酶制剂,乳糖酶能够帮助分解母乳中的乳糖。研究表明,适当补充乳糖酶可改善乳糖不耐受患儿的症状,使患儿在摄入母乳后能更好地消化乳糖,减少腹泻等不适症状的发生。但在选择乳糖酶时,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对于婴儿来说,要选择适合婴幼儿使用的乳糖酶产品。
(二)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法
将每次喂母乳的量适当减少,增加喂养的次数。这样可以减轻肠道一次性消化乳糖的负担,让肠道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乳糖的消化过程。例如,原本一次喂30毫升母乳,现在可以分成多次,每次喂15-20毫升,每隔1-2小时喂一次。这种方法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婴儿都适用,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儿,能有效缓解乳糖不耐受带来的不适。对于较大的婴儿或幼儿,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根据其消化耐受情况调整喂养量和次数。
(三)考虑更换奶粉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调整后症状仍未改善,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无乳糖奶粉中不含有乳糖,低乳糖奶粉中的乳糖含量也较低,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了乳糖不耐受带来的不适。在更换奶粉时,要注意逐渐过渡,让婴儿的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过渡时间为1-2周,防止突然更换奶粉引起婴儿胃肠道不适。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或过敏史的婴儿,更换奶粉时更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
三、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对于婴儿出现吃母乳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大便情况等。如果婴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腹泻、体重不增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婴儿的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在喂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喂养方法进行操作,确保喂养的安全和科学。另外,家长要了解婴儿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肠道疾病史等,以便更好地判断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可能影响婴儿乳糖消化的食物,但一般不需要过度限制饮食,保持正常均衡的饮食即可,因为过度限制饮食可能会影响母亲自身的营养状况,进而间接影响婴儿的营养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