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为什么要冷敷
扭伤后冷敷有降低局部温度减轻肿胀、减轻疼痛的原理,最佳时机是扭伤后24-48小时内,每次时长15-20分钟、每隔1-2小时一次,不同人群冷敷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观察反应;老年人要严格控制时间、检查皮肤状况且最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有血液循环障碍人群需谨慎,冷敷前咨询医生且密切关注局部变化。
一、扭伤后冷敷的原理
(一)降低局部温度
扭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血管损伤、出血、炎症反应等情况。冷敷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导致血管收缩。例如,研究表明,温度每下降1℃,血管收缩率约增加6%。血管收缩能够减少局部血液的灌注量,从而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局部的肿胀程度。
(二)减轻疼痛感觉
局部组织损伤后会释放一些致痛物质,如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冷敷可以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减缓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有相关研究显示,冷敷能够使疼痛阈值有所提高,降低人体对疼痛的感知程度。
二、扭伤后冷敷的最佳时机和时长
(一)最佳时机
扭伤发生后的24-48小时内是冷敷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局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出血和渗出比较明显,及时冷敷可以有效控制进一步的出血和肿胀。如果超过48小时,局部的出血和渗出通常已经趋于稳定,此时冷敷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反而可能不利于组织的恢复。
(二)时长
每次冷敷的时间一般建议为15-20分钟。可以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冷敷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冻伤等不良后果。例如,长时间冷敷可能使局部皮肤出现苍白、麻木等冻伤表现,影响组织的血液循环。
三、不同人群扭伤冷敷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皮肤比较娇嫩,在扭伤后进行冷敷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冷敷的温度和时间。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儿童皮肤。而且要密切观察儿童在冷敷过程中的反应,如果出现皮肤颜色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冷敷。因为儿童的血液循环系统相对较弱,过长时间或过低温度的冷敷可能会对其局部血液循环造成较大影响。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往往可能存在血液循环较差、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等情况。在扭伤冷敷时,同样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由于老年人皮肤感觉不敏感,可能在冷敷过程中不易察觉局部过冷的情况,所以更要严格控制每次冷敷时间在15-20分钟内,并且要经常检查局部皮肤状况,防止冻伤。同时,老年人扭伤后可能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冷敷本身不会对基础疾病造成直接冲突,但仍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冷敷。
(三)有血液循环障碍人群
对于本身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的人群,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等,扭伤后冷敷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这类人群的局部血液循环已经不佳,冷敷引起的血管收缩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情况。在进行冷敷前应咨询医生意见,并且在冷敷过程中密切关注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一旦出现缺血加重的表现,如皮肤苍白、疼痛加剧等,应立即停止冷敷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