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宝宝乳糖不耐受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可通过更换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调整母乳、添加乳糖酶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婴儿是高发人群,有肠道疾病史的宝宝需更谨慎选择乳制品并定期体检,要明确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宝宝健康。
一、了解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类型
(一)原发性乳糖不耐受
多与宝宝体内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有关,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宝宝自出生后乳糖酶分泌量就不足,从婴儿期开始就可能出现乳糖不耐受的表现,常见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婴儿,此类宝宝从进食母乳或牛乳后就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相关症状。
(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常继发于肠道疾病,比如宝宝患肠炎时,病毒、细菌等损伤了小肠黏膜,使得乳糖酶受损,进而出现乳糖不耐受,像轮状病毒肠炎就比较容易引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在肠道疾病恢复过程中逐渐体现出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更换乳制品
1.无乳糖或低乳糖奶粉:对于明确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选用无乳糖奶粉,这种奶粉中的乳糖已被分解,能避免宝宝摄入乳糖后出现不适;若宝宝对无乳糖奶粉接受度不高,也可考虑低乳糖奶粉,其乳糖含量相对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一般0-12个月的婴儿是这类奶粉的主要适用人群,在选择时要根据宝宝月龄等情况合理挑选合适阶段的奶粉。
2.母乳调整: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且出现乳糖不耐受,妈妈可以调整自己的饮食,减少高乳糖食物的摄入,如避免大量食用牛奶、奶酪等富含乳糖的食物,这样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的乳糖量会相对减少,从而可能减轻宝宝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但这需要妈妈持续关注宝宝食用母乳后的反应来调整自身饮食。
(二)添加乳糖酶
可以在宝宝进食含乳糖的乳制品之前添加乳糖酶,乳糖酶能帮助分解乳糖,使宝宝能更好地消化乳糖。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使用乳糖酶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的产品,并且按照产品说明正确使用,同时观察宝宝使用后的反应,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是乳糖不耐受的高发人群,在护理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宝宝出现腹泻、腹胀、哭闹不安等乳糖不耐受症状,要及时采取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要确保为婴儿选择合适的乳制品,严格按照奶粉的冲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喂养的卫生,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任何不当的喂养都可能加重乳糖不耐受的不适。
(二)有肠道疾病史的宝宝
对于曾经患过肠道疾病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在疾病恢复后仍要注意乳糖的摄入情况。这类宝宝的肠道黏膜可能还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所以更要谨慎选择乳制品,可继续采用更换奶粉或添加乳糖酶等方法来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并且要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营养状况。
总之,宝宝出现乳糖不耐受时,首先要明确类型,然后通过合理选择乳制品、添加乳糖酶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同时根据宝宝的特殊情况,如婴儿阶段、有肠道疾病史等,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来保障宝宝的健康,尽量避免因乳糖不耐受给宝宝带来不适和影响其生长发育。



